特邀專家: 殷飛,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院長助理、副教授,江蘇省“腦科學與心理健康”科學普及教育基地副主任
讀者提問:
我的孩子今年剛參加完高考,孩子平時成績還不錯,但是狀態不穩定,高考結果出來后也確實很不理想,離預期有較大的差距。孩子很沮喪,我們該如何面對孩子的挫敗感,如何陪伴他以更積極的態度去共同面對這個挫折?
專家答問:
家長您好!首先要向您表達敬意,雖然孩子高考成績不理想,但是您不但沒有去指責孩子,還在想著如何去安慰和鼓勵情緒低落的孩子,陪伴他共同面對挫折,這說明您是一位很有同理心和包容心的家長,您的態度本身也是對孩子的一種安慰和支持。經過這么長時間的努力,沒有取得理想的高考成績,孩子感到沮喪是很正常的,但未來的路還很長,我們作為家長的確需要有更多智慧去陪伴孩子并幫助他規劃未來,讓這份不完美的階段性結果成為成就未來的起點。
一是共情孩子,耐心傾聽。當孩子出現如懊惱、后悔、抱怨、自責等消極情緒時,我們先要允許孩子情緒的產生,并通過耐心傾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心情的理解與接納,甚至鼓勵他們將那些壓抑的情緒用無害的方式表達出來。如可以說:“孩子,我們知道你心里很難受,如果想哭就哭出來,我們能理解你。”孩子在面對挫敗、心情低落時,能夠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接納和理解,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很大的支持力量,會幫助他們從情緒中走出來,去開始理性地分析和思考問題。
二是正確歸因,認識自我。當孩子的消極情緒逐步平復下來后,如何選擇和規劃未來的發展道路就會自然地擺在父母和孩子面前。但是,在此之前最好要幫助孩子一起理性分析出現挫折的原因。“君子畏因”,只有以敬畏之心去探尋產生這一結果的原因,才能讓孩子學會思考和總結,也學會以客觀全面的態度去認識問題、認識自我。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回顧和反思過往的學習道路,比如有哪些值得保持的好習慣,也要探尋為何平時學習狀態不夠穩定,還有這次高考沒有發揮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值得吸取的經驗和教訓……反思與歸因雖然不能改變一時的結果,但是能幫助孩子更好地規劃未來。
三是面對現實,積極規劃。高考只是人生的一個重要節點,父母要引導孩子將眼光放得更長遠,不要因為高考成績不好就自暴自棄,而是一方面要面對現實,從實際出發來看待和規劃未來的方向和道路,另一方面也要有成長型思維,看到未來更多的可能性。孩子的成績可能上不了心儀的大學或專業,但也不要因此灰心喪氣。大學對人的發展的確很重要,但也只是人生的一個階段,未來還有很多繼續學習和深造的機會。道路雖然曲折,只要方向不錯、目標明確再加上自身的努力,就能抵達想去的地方。還是要鼓勵孩子不要放棄信心,勇敢去探索自己的道路和夢想。
《中國教育報》2025年07月13日 第0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