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至20日,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以下簡稱“鏈博會”)在北京舉辦。這是全球首個以供應鏈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本屆鏈博會設置先進制造鏈、智能汽車鏈、綠色農業鏈、清潔能源鏈、數字科技鏈、健康生活鏈等六大鏈條和供應鏈服務展區,共有75個國家和地區,650多家企業和機構參展。
盡管鏈博會并未專設教育展位,但穿梭在各個展區之間,記者真切感受到,教育“鏈”無處不在。教育鏈、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四鏈”深度融合的脈絡,正以具象鮮活的形式悄然鋪陳開來。
1 看教育鏈激活創新鏈
普通話、粵語、英語、法語、西班牙語輪番切換,啟迪之星入駐企業硅基公園的智能機器人“小迪”,用生動講解搭配即時互動,吸引了不少觀眾駐足。
這次鏈博會首次設置了創新鏈專區,集中展示了創新成果的轉化應用。啟迪控股帶來了多個從清華大學實驗室孵化出來的企業產品,展示了新興產業領域的代表性產學研合作案例。
“無論是數字經濟的落地應用,還是其他領域的創新實踐,都離不開新型大學體系與新型人才體系的支撐。”啟迪控股董事長王濟武介紹,啟迪之星正在深入高校打造“夢想課堂”,培育高校創新創業源頭,再通過“孵化+投資”模式推動高校科技成果轉化。
高校智慧不僅點亮前沿創新,也驅動“超級工程”的創新突破。
在清潔能源鏈展區,一個膀大腰圓的可愛“白胖子”吸引了記者注意。“這是我國9000噸級的氣膜糧倉模型,是一種將充氣膜和鋼筋混凝土薄殼結構完美融合的新型建筑。從關鍵技術突破到最后工程落地,整個過程我們都和高校一起合作,下一步,我們還要和高校聯合研發噴射機器人。”中國中煤六十八公司副總工程師鄒世超說。
2 看教育鏈支撐產業鏈
在本次鏈博會唯一的人形機器人展臺,湖北省帶來了20個整機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天團”高能炫技,大批觀眾圍觀驚嘆。
記者發現,多個機器人都和華中科技大學有關系。比如華科大—格藍若“勞動者3號”,是華中科技大學與武漢格藍若聯合開發的產品;“荊楚1號”機器人胸前印著華中科技大學的?;眨蜋C就來自華中科技大學的實驗室。
當前,湖北省正在全力搶占人形機器人賽道。湖北有這個底氣,因為湖北有丁漢、陳學東、劉勝等10位機器人相關領域院士,開設人工智能專業的高校有33所,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武漢大學正與華中科技大學等湖北高校協同,圍繞人形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智能算法等關鍵領域開展聯合攻關,為湖北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提供持續智力支持與技術成果供給。”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集成電路學院院長劉勝說。
3 看教育鏈鍛造人才鏈
“這臺金屬激光3D打印機,我們擁有全部自主知識產權,可以打印多種金屬材料?!痹谙冗M制造鏈展區,大族激光3D打印工藝工程師秦賜正在介紹他面前的產品。
秦賜2021年畢業于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現為深圳職業技術大學)光電子專業。他告訴記者,在學校時,他在實訓課上操作的就是大族激光的生產設備,授課教師也是該企業的工程師。大三在大族激光實習一年后,他順利入職該企業。
大族激光是中國激光裝備行業的領軍企業,深圳職業技術大學2019年和該企業共建“深職院大族激光學院”,校企共同培養高端裝備一線高技能人才。
在鏈博會上,記者發現,不少企業都與高校、職業院校合作開展訂單班,合作開設相關課程。比如跨國企業金光集團APP,在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淄博職業技術學院等職業院校開設現代學徒制班,和齊魯工業大學合作開設制漿造紙相關課程,培養造紙行業應用型人才。
“很多德國企業看到我們有雙元制職教產業園而堅定地選擇太倉,因為產業園可以為德企以及其他企業提供高素質的技能人才。”7月17日下午,在江蘇太倉對德產業合作推介會上,中德(太倉)中小企業合作示范區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張羅銀特意把教育單獨作為一塊內容向參展商推薦。
2024年10月,太倉中德智能制造產教聯合體入選第二批國家市域產教聯合體,服務太倉高新區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和工業母機三大產業創新集群。
鏈博會上,教育雖未直接登場,卻在幕后激活創新、支撐產業、鍛造人才,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的科技和人才支撐。
本報北京7月18日電
《中國教育報》2025年07月19日 第0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