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科技向善哲思

發布時間:2025-07-24 作者:夏欣 來源:中國教育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科技創新的落腳點,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方向。”這一重要論述彰顯了科技發展需以人民為中心的核心要義。

  當下,以人工智能、元宇宙與擴展現實、區塊鏈與去中心化技術為標志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已構成重塑人類文明形態的關鍵性力量,并通過突變創新模式影響著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促使個體生存狀態和整體文明發展形態發生嬗變。這一變化在推動生產力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前所未有的科技倫理困境:算法歧視瓦解著社會公平基石,基因剪刀撼動著生命倫理根基,“深度偽造”侵蝕著認知體系穩定。這些新現象既為科技發展服務人民帶來了新的機遇,也構成了嚴峻的挑戰。

  在這場人性與技術的拉鋸戰中,“科技向善”的理念應運而生,推動世界發展由工具理性為主導的無序擴張向以價值理性為引領的自覺進步轉變。此理念范式正走出技術中立的框架,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基點來繪制科技之維的價值坐標系,通過制度的創生和價值的內嵌,促使科學技術指向人類福祉增進、社會正義維護及文明底線守護的宏大圖景,推動科技進步與人類文明同向而行。這一全球性共識的形成,實質上是人類在科技奇點臨近之際集體理性的覺醒。這一過程要求我們,對科技發展的評價必須以人的全面發展、社會進步、道德、倫理等價值要素為核心。科技進步不能僅以經濟效率為單一指向,而要向綜合性多維文明價值的生成不斷演進。

  2021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增加了關于科技倫理的相關內容,強調“建立和完善科研誠信制度和科技監督體系”。2022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提出,“建立完善符合我國國情、與國際接軌的科技倫理制度,塑造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和保障機制”。這些舉措彰顯了我國對科技向善這一價值觀念的高度重視及在科技治理方面的責任擔當。

  防范技術集權及濫用,推動人的全面發展。馬克思認為:“人以一種全面的方式,就是說,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科技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是第一生產力。科技進步意味著人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取得長足進步,如果運用得當,促進科技向善,能夠為人的幸福、民族和國家的強大、人類文明的進步帶來福音。而如果科技成為別有用心者謀取私欲的工具,那么它將為人類社會帶來災難。在資本主義私有制下,技術異化為資本的增值工具,導致勞動者與勞動產品、勞動者與勞動過程、人同其類本質及人同人的四重疏離,讓本應解放生產力的科技反而成為新型剝削手段。

  科技創新要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目標,以推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為重要方向。科技發展首先應以人民為中心。算法歧視以可見的方式肆虐,但技術壟斷對社會公正及合法性的巨大破壞更值得警惕。美國數據科學家凱西·奧尼爾描述了算法偏見如何在不透明的“黑箱”中成為“數字毀滅武器”,在社會中產生“自我加強”作用,加劇社會不公,使弱勢群體缺乏改變現狀的機會,進而導致自身受到更大的傷害。

  追求科技向善旨在防范技術濫用,確保科技應用在公開透明、公正問責的框架下運行,維護智能時代的社會公平正義,讓人類從算法的壓迫中解放,實現其本質的復歸及自由全面的發展。

  應對世界共同挑戰,促進世界可持續發展。科技向善的使命不僅在于修復技術應用帶來的社會裂痕,更在于運用科技力量積極應對威脅人類整體生存與發展的全球性危機。2024年全球表面平均溫度較工業化前水平(1850年至1900年平均值)高出1.49℃,成為全球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暖年份。危機的本質是傳統發展模式與地球承載力矛盾的集中爆發。

  當前,綠色發展已超越單純的環境領域,成為影響世界發展的重要元素。科技創新不僅能解決具體的技術難題,更能重新建構“人類—技術—自然”的關系。

  因此,科技向善不僅能應對全球性生態環境的挑戰,更是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價值觀的必要戰略。只有將科技向善的思想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確保科技紅利推動世界的可持續發展。

  推動制度改革,促進多方參與的技術治理機制建設。在技術深度嵌入社會內在結構的智能時代,技術治理已演變為社會系統無法忽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技術系統從工具屬性轉向社會建構屬性,其引發的技術與社會的互構已突破傳統治理框架的承載邊界,傳統科層制治理的線性邏輯已難以應對指數級技術創新的涌現性風險。為彌合這一缺口,需通過制度建設與倫理導向的雙向發力:通過制度建設設置剛性邊界,并通過倫理導向嵌入柔性價值,二者通過動態調整為科技向善的內容及方式方法進行不斷校準。

  追求科技向善,其意義遠不止于“用技術做好事”,而在于把對公共價值的守護嵌入社會治理的方方面面,社會多方的協作必不可少。政府通過立法與監管兜底,企業主動承擔起倫理責任,公眾則憑借向善的意識盡己之力,從而形成持續迭代的向善閉環。這既防止了“先污染后治理”的昂貴代價,也讓社會整體利益在技術曲線陡峭上升的同時獲得正向收益。

  科技向善推動的制度改革與技術機制改革是智能時代權力與責任的再平衡。科技治理現代化雖任重道遠,但通過“小步快跑”的多方合力,定能在科技迅猛發展的洪流中倒映出人類尊嚴的閃耀光芒。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中國教育報》2025年07月24日 第0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国产成人vr精品a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福利| 亚洲第一区精品观看|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 a级亚洲片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成年男女男精品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精品线在线观看| 亚洲七七久久精品中文国产 |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 精品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免费播放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V| 奇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福利网站| 国产午夜精品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无码久久久精品一| 亚洲精品偷拍视频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吹潮|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模特私拍国产精品久久| 97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人人爽人人做我的可爱 |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香蕉|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91| 国产成人愉拍精品| 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嫩草影院| 在线精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小说|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图片区|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fc2|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国产农村乱子伦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91亚洲精品麻豆| 97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不卡| 99在线精品视频| 日韩A∨精品日韩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丝袜黑色高跟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