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工作方案》提出,要“確保政府統籌、部門協作、學校主導、家庭盡責、社會參與的協同育人工作機制更加完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更加濃厚”。近年來,家校協同的加強暢通了溝通渠道,凝聚了家校共識。但從另一角度來看,教師的教育焦慮感也需要被“看見”。
教師的教育焦慮是多維的,教育理念與價值觀的扭曲、考核評價體系的壓力、社會與家長的壓力等,都是影響教師心理狀態的因素。
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有意識地引導家長多關注孩子的情緒、心理及全面發展。針對一些不實投訴,則應堅持原則,明確學校和教育的功能定位,而非把學校、教師變成“無限責任者”。
另外,在教育評價導向方面,也應克服“唯升學率”的功利化傾向,構建綠色、多元的評價機制,著力提升專業指導能力。建立彼此信任、相互尊重的關系,才會對教師的觀念和心態產生積極的影響。
在強調家校協同育人時,也需“看見”教師的教育焦慮、信任教師的專業能力,才能讓教師在教育中有更從容的心態,去進行知識上的傳授、情感上的教育、人格上的塑造。
(作者系深圳市鹽田區外國語學校校長)
投稿郵箱:zgjybjcxw@163.com
《中國教育報》2025年09月13日 第0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