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第五屆“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會”安徽省大學組城市展演在合肥圓滿落幕。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安徽工程大學、阜陽師范大學、皖西學院等全省13余所高校的學子齊聚一堂,以英語為媒,講述合肥科創、皖南山水、皖北轉型與皖西紅色文化,展現安徽青年對家鄉文化的深度解讀與創新表達。
活動現場
青春視角解碼城市基因 多元主題詮釋“文化安徽”
作為全國大學生、高中生參與的公益性文化活動,“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會”自啟動以來,以“一地一特色”、“一校一主題”為脈絡深耕地域文化。在安徽地區,大會以“合肥故事”為核心,輻射皖南、皖北、皖西三大文化片區,形成“科創合肥、水墨皖南、厚重皖北、紅色皖西”四大敘事坐標。
從合肥的城市基因出發,演講涵蓋量子計算突破、智能語音技術助殘、新能源汽車產業轉型等前沿議題,展現科技與人文的深度融合。徽州民居“四水歸堂”的建筑智慧、包拯廉潔精神的現代詮釋、宏村古韻與生態保護的平衡、中醫藥文化跨洋對話等主題,詮釋傳統文化在當代的活化路徑。安徽茶產業帶動增收、蒙城撒湯承載的鄉愁記憶、石臺“霧里青”茶以科技賦能出海等案例,勾勒出青年視角下的鄉村振興圖景。從歷史文物數字化展陳重現紅軍草鞋丈量的革命征途,到VR技術活化泛黃烈士家書的時代回響,新時代青年向世界講述"軍民魚水情"的當代篇章,讓跨越時空的精神火炬點燃國際聽眾的情感共鳴。
活動現場
政校企聯動賦能文化傳播 公益平臺助力青年成長
本屆安徽地區覆蓋全省985、211院校及重點高中,通過“校園專場+城市展演”雙輪驅動模式,吸引全省范圍內近萬名學子參與。
為提升活動影響力,組委會聯合共青團合肥市委、高校外語學院等,創新采用“線下專場+線上傳播”結合方式,并設立“教育實踐基地”,推動文化傳播與教學實踐深度融合。
共青團合肥市委員會副書記洪欣在致辭中表示:“青年是文化傳承的生力軍,希望青年朋友們以世界聽得懂的語言、年輕人喜愛的方式,講述既有合肥銳度、更具安徽溫度的當代中國故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圖書館副館長樊亞芳分享時強調:“當科技與人文交融,青年用英語講述中國故事,正是文化自信的生動注腳。”
活動現場
現場亮點:創新形式傳遞文化溫度
活動開場,合肥市青年歌手大賽冠軍、2015中國好聲音安徽賽區亞軍馬靜登臺獻唱原創歌曲《合肥等你來》。馬靜以深情嗓音演繹這首曾作為合肥園博園閉幕式主題曲的作品,唱響城市情懷。展演間隙,來自安徽醫科大學的馬來西亞籍留學生陳新天手持長棍化身“雄獅”,以一段剛柔并濟的表演驚艷四座。
選手才藝展示環節,武術、舞蹈、書法、戲曲等精彩紛呈。有人劍舞剛柔并濟,有人舞出江南韻味,有人揮毫筆走龍蛇,還有人演繹儺戲煥新。表演彰顯選手素養,更以青春之姿,讓傳統文化綻放時代華彩。
高校與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共建“用英語講中國故事”教育實踐基地,推動課程思政與外語教育創新。
合肥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唐軍、安徽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院長、安徽省外國留學生教育管理學會會長胡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外語教學中心主任張曼君、合肥一中高一年級部副主任曹南學、新航道合肥學校教學總監沈祥組成的評審團,從演講結構、案例選擇、措辭、語言表達、肢體語言、中華才藝多維度打分評選給予專業指導。
安徽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院長、安徽省外國留學生教育管理學會會長胡健點評道:“同學們不僅英語流暢,更展現了跨文化傳播的精準視角——用世界聽得懂的方式,講有溫度的中國故事。”
安徽省翻譯協會顧問、翻譯安徽研究院院長范東生也為青年選手們提出了一些建議:“選手們在演講時要注意,國際傳播更要具有故事性、情節性,同時內容本身要樸實,語言要親切,表達要適合英語母語者的接受習慣。”
從合肥出發,向世界發聲
經過激烈角逐,城市展演優勝選手作為“安徽故事形象代言人”將代表安徽出征全國階段,與來自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等選區的選手角逐全國“風采之星”稱號。
合肥選區組委會主任、新航道合肥學校校長俞航表示:“這場跨越半年的文化接力,早已不單純是英語能力的比拼,更是青年對家國情懷的集體表達。我們希望通過公益力量,讓更多學子成為文化傳播的使者,讓世界聽見安徽聲音、看見中國精彩。”
從巢湖之濱到黃山之巔,從量子實驗室到田間茶園,安徽青年正以英語為筆,書寫屬于這個時代的文化答卷。這場跨越地域、語言與學科的文化盛宴,不僅見證了青年學子的成長,更勾勒出一幅“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安徽文化全景圖。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