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必要的農村小規模學校,是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重要一環。作為教育體系的“神經末梢”,農村小規模學校牽動人心。為了讓“小而差”“小而弱”,變成“小而美”“小而優”,陜西省武功縣采取了以下措施辦好農村小規模學校。
借助平臺資源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武功縣各所小規模學校在縣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均配備一套電子白板一體機。提升教師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小規模學校積極組織教師參加線上培訓,運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陜西扶智平臺”“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等優質資源,采取“直接用”“間接用”“整合用”“選節用”的方式,播放給學生,讓學生享受優質資源。同時,作為教師,也從課堂教學中不斷完善提升自己,讓自己成為“現代化”專業型的教師。備課、授課素材和多媒體教學課件,以及教案示例、媒體資源、習題精選、擴展資料、單元測試等都能用于課堂中,從而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教育均衡聯盟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為了使小規模學??焖侔l展,武功縣采取城校帶鄉校、強校帶弱校的發展模式,這種聯盟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農村小規模學校的發展。同時,小規模學校充分發揮學生社團活動的德育功能,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豐富學生課外知識、滋養身心、啟迪智慧。緊密結合校情,精心設計了課后服務課程,涵蓋了生活數學、自主閱讀、經典誦讀等領域。學校還巧妙利用閑置土地,開發出一片綠意盎然的“紅領巾蔬菜種植園”。農村孩子教城里孩子種菜、掰玉米、挖紅薯等,城里的孩子則教農村孩子跳街舞、繪畫、電腦繪圖等技能,相互分享技能。孩子們相互交朋友、開拓視野;教師們互相交流教育教學經驗等。
通過聯盟,農村小規模學校獲得了更多的支持和資源,教育質量得到了有效提升,找到了自信和發展方向,踏上了自己的發展道路。
依托城鄉教師學習共同體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城鄉教師學習共同體——名師引領行動”項目的實施,讓農村小規模學校的教師們受益匪淺,按照“管理共促、師資共育、資源共享、發展共贏”思路,充分發揮行政主心骨、課堂主陣地、學生主力軍“三大作用”,形成“三級三類骨干體系”,以省、市、縣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名師引領行動為依托,武功縣普集學區的小規模學校與武功縣實驗第二小學形成校區結對共建單位,先后開展同課異構、示范觀摩、教學研討交流等教研活動。實行“青藍工程”,通過“師徒結對+種子教師”“校本教研+課標落實”等多種方式,選派種子教師去商洛、寶雞、西安等地名校培訓、跟崗實踐,參與各學科教研活動,為課堂教學汲取經驗,引入活水。
武功縣小規模學校始終堅持以研促培、以訓促教,全面推進專題微報告、示范課、觀摩課、競賽課、匯報課等形式多樣、時效性強的研訓一體化活動,不斷強化教師的業務能力,促進課堂教學成效提升。
社會各界的參與和支持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更好地打造農村小規模學校,離不開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參與和支持,一些私企也參與了農村小規模學校建設,他們向村小捐贈課桌,提供資金為學生定制校服、購買圖書;同時,家長們也參與到學校的建設中,他們幫助學校維修門窗、桌凳、粉刷教室,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圍。
打造“優而美”的農村小規模學校,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要通過改進學校管理、教育教學,推動教師專業成長和學生全面發展,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實現教育公平,為培養更多優秀人才、推動鄉村振興作出積極貢獻。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