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西安培華學院立足學校實際,依循教育規律、學生成長規律,積極探索各領域同題共答、各環節同向發力的育人工作機制,把立德樹人內化到大學建設和管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做到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努力培養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旗幟鮮明抓黨建,筑牢根基落實立德樹人
西安培華學院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力量根基,做到思政課建設與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同步推進,引導青年學生將個人理想、家庭夢想融入民族復興的中國夢中,增強青年學生愛國情懷和奉獻精神。圍繞服務于中心工作和傳承紅色文化基因的兩個工作內容,落實黨委定期聽取思想政治工作匯報與專題研究思想政治工作、校院兩級領導為學生講思想政治理論課、校長書記接待日等制度,完善了黨建活動配套設施,開展了以黨風帶教風、學風、校風的“一風帶三風”黨員示范活動,實施了“一院一品”特色工程,發起成立了陜西省紅色文化研究院和陜西三秦兒女紅色宣講團,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筑牢學校立德樹人工作的根基。
打好“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的組合拳,讓思想政治教育走出課堂、社會資源走進高校,與紅色景點、紀念場館合作共建,開發“有風景的思政課”。依托豐富的校史、黨史資源,學校將紅色文化作為思政元素,結合課堂學習、課外實踐,輔以網絡技術,讓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的理念入腦入心。構建了紅色文化融入實踐教學全過程、融入校園文化全時域、融入網絡陣地全媒體育人的“三全格局”。以價值鮮明豐富多樣的紅色場景和實踐擦亮學生愛黨愛國、堅守革命信仰的青春底色,不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和影響力。
傳承創新女性教育,打造特色發展育人模式
西安培華學院的前身可追溯到1928年的西安第一女子平民職業學校。為了延續女性教育傳統,改革開放后西安培華女子大學恢復重建。2003年,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并更名為西安培華學院。為了保留女性教育基因,2010年成立女子學院,致力于高素質女性人才培養。學校先后與陜西省政府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合作,創建陜西省首家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宣傳培訓基地,與陜西省婦聯先后簽訂2個五年戰略合作協議,創建陜西婦女/性別研究與培訓基地,在全校推行專業教育+女性素質教育的通識課程模塊,成為在陜西高校中率先開展社會性別文化教育,注重女大學生成才與就業創業研究,通過服務地方經濟社會文化事業發展的社會實踐來實現立德樹人。
五育并舉工學合一,培育時代所需產業“工匠”
西安培華學院理事長姜波提出了著力培養學生的八大能力,即國際視野與交流、身心素質健康、技術應用與創新、表達與溝通能力、人文素養與品德、專業知識與職業素養、自學能力、合作能力。這與五育并舉的理念不謀而合。
學校積極革新新時代思政教育,課程思政全覆蓋,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和各環節,培養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推行應用型課程改革,優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按照“工作任務課程化、教學任務工作化、教學過程系統化”的目標導向,讓學生真學真做,掌握真本領。畢業生普遍被評價為“動手能力強,責任心強,專業基礎寬厚”。
踐行陽光體育教育,以俱樂部形式推行健康工程。學校體育教育形成“必修課程+選修課程+日常鍛煉+體育競賽”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全方位貫通式的體育教育模式,促進學生增強體育意識、強化運動技能、促進身心健康。目前已有健美操、籃球等26個俱樂部,滿足了絕大多數學生的鍛煉需求。
學校大力推進文明校園建設,用溫馨的校園環境,高品質的文藝活動陶冶師生情操,涵養人文內涵。系統推動“三節(校園之春文化藝術節、大學生志愿服務文化節、大學生科技節)、兩月(社團文化月、學雷鋒月)、兩平臺(暑期社會實踐平臺、青年云梯西安培華學院團學骨干培養平臺)、兩計劃(青春榜樣引領計劃、愛國主義教育引領計劃)”的校園文化育人體系的構建和實施,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聚焦黨的二十大關于教育領域的決策部署,學校從理論教學、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校園文化等多個方面統籌謀劃,積極協調,多舉措推進勞動教育方式創新。
“雙創”教育效果顯著,點燃學子創新創業激情
國家“雙創”政策提出以來,學校深入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著力構建全覆蓋、分層次的“教學—實訓—競賽—孵化”四位一體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強化創新創業實踐體系,建立創業孵化基地、創業實踐基地和創業示范基地。培育建設了2個“陜西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營”,每年培訓500人次以上。改革教學和學籍管理制度,建立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設立創新創業教學改革專項課題,評選創新創業教學改革示范課。
學校創新創業工作榮獲“2017年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50強高?!薄叭珖褶k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示范西安培華學院師資隊伍建設獎”“陜西省創新創業示范學院”等稱號。
加強大學文化建設,凝聚力量賦能持續發展
百年培華歷史承載著培華的基因和血脈,是培華的發展優勢,也是學校文化軟實力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學校堅定不移走高質量、內涵式發展道路,以產教融合為路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培養高質量實用型人才為目標,努力實現人才培養、專業內涵、人才隊伍、治理能力的提質升級。
學校“校譽至上、質量第一”的品牌文化和“自強不息、開拓前進”的拼搏精神,已成為學校文化建設、人才培育最具獨特和優勢的載體。結合“申碩升大”行動,學校全力建設高品質的人文環境,培育高品位的名師文化,打造高品質的環境文化,讓師生在舒適宜人、充滿文化氣息的校園中創造性地工作、學習和生活。打造體現培華精神、彰顯培華特色的大學文化,激發和增強學生愛校、榮校、興校的歸屬感、自豪感和使命感,為促進高水平民辦大學建設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推進人才強校戰略,促進辦學層次多元并進
實施“十四五”規劃以來,西安培華學院著力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培育力度。先后建立了10個“產學研”研究中心、5個省級“教學名師工作室”、2個人文(自然)學科基地;實施青年教師導師制、與公辦高校對口幫扶等對教師進行培訓,鼓勵青年教師攻讀學位。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先后與西北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延安大學簽訂了共建對口幫扶協議,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與國內多所同類院校發起成立了“未來大學聯盟”,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開放式辦學格局。與近40個國家和地區的近百所高校建立友好大學關系,積極拓展發展空間。
面向未來,西安培華學院將繼續秉承“以德為先、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從政治要求、精神特質和目標指向等多重維度著力,把思政課貫通學科專業、課堂教學、教材建設、校園文化、教學管理、服務保障等各環節,構建適合校情、學情的立德樹人體系,形成“課程門門有思政,教師人人講育人”的育人新生態,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國家所需、人民所盼的時代新人。(西安培華學院黨委副書記 姚文靜)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