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思政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將“大思政課”建設與職業教育特色深度融合?如何讓思政教育既“有料”又“有情”,既“入腦”又“入心”?陜西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西鐵職院”)以“手語+思政”為突破口,構建起“三課堂聯動、三講育四心”育人模式,為職業教育領域思政創新提供了生動樣本。
創新路徑:手語架橋讓思政教育“活起來”
西鐵職院立足職業院校特點,以紅色文化為根基,將手語這一特殊語言轉化為思政教育載體,構建手語教師、輔導員、青年學生共同參與的“三講”育人體系,實現第一課堂理論傳授、第二課堂實踐深化、第三課堂社會服務的有機聯動。
學院組建師生混編的“手語思政”團隊,開發出8大板塊、36個課題的課程體系。從“手語講黨史”回溯百年征程,到“手語講大國工匠”詮釋職業精神;從“手語講中國高鐵”展現時代成就,到“手語講職教出海”描摹開放格局,課程既緊扣國家戰略又貼近學生生活。師生將理論轉化為200余個手語微課、舞蹈和情景劇,在陜西省文明辦主辦的活動中,青年學子用手語演繹《燈火里的中國》,使理論宣講既有“黨旗紅”的底色,又具“青春范”的活力。
手語舞蹈《最美鐵路人》
技術賦能:云端矩陣讓育人實效“強起來”
面對數字化浪潮,西鐵職院構建全媒體傳播生態。在抖音、微信視頻號等平臺打造“手語思政”賬號矩陣,發布作品點擊量超200萬人次;開發在線開放課程,建立“云端宣講”機制。通過開展理論研究、專題講座、主題文化交流等活動形式,打造了基于網絡、文化、管理三位一體的網絡思政工作格局。
在內容設計上,學院注重將大數據思維融入網絡思政,分析學生關注的就業、技能提升等熱點,創作《手語青年說》系列短視頻。網絡教育名師以手語講述校園技術達人、志愿服務之星的故事,用“00后”語言回應青年困惑。
實踐育人:扎根行業讓職教擔當“實起來”
5年來,“手語思政”成果豐碩:累計開展企業志愿服務31次、社會公益50余場,培育出1468名手語宣講員。手語課程更突破校園邊界,為保障第十四屆全運會和殘奧會,團隊培訓交通行業人員1000余人次。項目組還積極投身社區服務,與急救、應急課程組成特色課程團隊,輻射智慧助老社區教育,并與西安市教育電視臺策劃錄播手語思政研學及手語社會公益類節目,惠及全國2760萬聽障群體,彰顯職業教育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使命擔當。
學子們在工作崗位上為特殊重點旅客出行保駕護航
機制突破:協同融合讓育人生態“新起來”
西鐵職院的創新不僅在于形式突破,更在于機制重構。學院構建“學校企業社會”協同育人共同體,為西安鐵路局、西安地鐵培訓服務手語達82學時,培養師資及客運骨干1000余人,與西安慈善組織合作開展殘健融合活動30余場;在高等教育出版社MOOC學院開放《公共服務手語》課程,7輪開課吸引331所兄弟院校參與;2023年《手語講思政》項目獲評“終身學習品牌項目”等16項省級以上榮譽,項目成果入選教育部黨建示范項目優秀成果;形成的“課程開發—實踐育人—社會服務”閉環模式,為職業院校思政改革提供可復制經驗。
手語思政進社區
啟示與展望:讓融合育人成為職教新范式
以文化載體創新激活思政感染力。手語不僅是交流工具,更是情感紐帶和文化橋梁,其視覺化、場景化特質天然契合青年認知規律。以數字技術重塑思政教育生態。全媒體傳播、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應用,推動思政教育從單向灌輸轉向“精準滴灌”。將行業需求融入思政實踐,人才培養與社會服務同頻共振,彰顯職業教育類型特色。
當前,教育部等十部門正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西鐵職院將繼續深化“手語思政”內涵,用手語這門“無聲的語言”,譜寫一曲有聲有色的育人新篇。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