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西鐵院”)與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軌道交通分公司簽訂校企戰略合作協議,將在人才培訓、產教融合、國際交流等方面開展深度務實合作;5月20日,吉爾吉斯斯坦國立技術大學代表團來到西鐵院交流訪問,兩校將攜手培養更多國際化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乘著共建“一帶一路”的東風,西鐵院以軌道交通為畫筆,以開放合作為底色,在職業教育國際化的版圖上勾勒出獨具特色的“西鐵院路徑”。從優質資源“引進來”到中國標準“走出去”,從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到跨文化人文交流,學院創新實踐推動“職教出海”,成為職業教育服務國家戰略的生動樣本。
簽約儀式現場
引智育才:構建“雙向共建共享”國際合作辦學模式
作為中俄職業教育合作的標桿,西鐵院與俄羅斯圣彼得堡國立交通大學共建的國際交通學院,已成為人才培養的國際孵化器。開辦5個鐵路類專業,11門俄方優質課程、19本優秀教材的引入,15名俄方優秀教師任教,構建起兼具中俄特色的課程體系。自2016年起,累計培養2000余名具備國際視野的軌道交通技術技能人才,其中169名學生通過聯合培養項目赴俄深造,成為連接中俄軌道交通產業的青年使者。
在“中文+技能”的創新模式下,學院吸引著越來越多國際學子的目光。2024年,來自哥倫比亞、哈薩克斯坦等7國的留學生達108名。“一帶一路”軌道交通人才培訓基地的專題研修班,吸引英國、加拿大等5國25名學員走進中國課堂,國際合作辦學逐步由“單向引進借鑒”轉變為“雙向共建共享”。
打造職業教育的中國范式
標準輸出:打造職業教育的“中國范式”
在泰國曼谷,西鐵院與泰國廊曼技術學院合作共建“中泰軌道國際學院”,被泰國教育部授予“中泰職業教育合作突出貢獻獎”;在哈薩克斯坦薩特巴耶夫大學掛牌成立“中哈交通與物流教育中心”,啟動“秦嶺工坊”建設;剛果(金)的167名學生通過線上“秦嶺工坊”,同步學習《鐵路橋涵施工與養護》等課程,數字技術讓中國職教資源跨越山海。
“隨企出海”的戰略布局,讓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為哥倫比亞波哥大地鐵項目定制的“海外軌道交通專業人才培養計劃”,采用“校企雙導師”培養模式,13本中西雙語教材、虛擬仿真實訓室的場景化教學,不僅讓學員掌握了高鐵技術,更通過文化體驗活動播撒下友誼種子。西鐵院開發的兩套職業標準通過坦桑尼亞教育部門認證,則讓中國標準成為非洲國家的行業標尺,彰顯了“軟基建”的硬實力。
人才培養質量獲得國際認可
平臺聯動:織密國際合作的立體網絡
近年來,50多個國家的700余位各國政要、國際組織、駐華使節、企業代表等,紛紛走進西鐵院參觀交流。依托“全球工匠聯盟”等12個國際平臺20余場人才培養論壇的舉辦,中國鐵路職教經驗成為國際議題。吉爾吉斯斯坦國立技術大學代表團的到訪,則是這種影響力的直接印證——從校史館到虛擬仿真實訓基地,代表團的贊嘆背后,是學院實訓設施與人才培養質量的國際認可。
校企合作為國際化辦學注入了新動能。西鐵院與中交軌道交通分公司簽約,將攜手實施訂單化、打包式國際合作服務,今年3月已在學院舉辦中交軌道交通事業部運營業務培訓班,為雙方在資源、人才、項目、平臺等方面進一步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交流洽談會現場
文化融合:培育有溫度的國際人才
在留學生的漢語課堂上,剪紙、書法等傳統文化課程與軌道交通專業課同樣受歡迎。西鐵院組建的國際中文教師團隊,將春節寫春聯、貼窗花,端午節包粽子、縫香包等文化元素融入日常教學,“漢語橋”研習營備受留學生喜愛。西鐵院與西安鐵路局、西安地鐵、中國路橋、中國中車、西安自貿港等企業共同制定學生培養方案,讓職業精神與文化認同同步生長。
“在學校發展進程中,我們始終堅守高職教育對外開放的歷史使命,致力于培養既懂專業又懂外語的國際化技術技能人才。同時,我們立足自身優勢,積極服務走出去企業,扎實做好新時代‘職教出海’工作。”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院長陳紅說,學院著力打造全方位國際交流平臺,通過平臺講好中國高鐵故事和職教故事。學院特別重視文化認同,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鐵路行業特色文化融入教學育人各環節,在此基礎上培養國際化軌道工匠。
讓職業精神與文化認同同步生長
如今,西鐵院培養的萬千“軌道工匠”,正用專業與情懷書寫著職業教育國際化的新時代篇章。未來,隨著中吉烏鐵路等戰略項目的推進,這所“因軌而生”的職教名校,必將在更廣闊的國際舞臺上,奏響中國職業教育的強音。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