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由重慶市土木建筑學會主辦,重慶科技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輸變電工程防災減災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土木探秘科普教育基地聯合墊江縣硯臺小學校承辦的“鄉村振興路,科普校園行——硯臺小學師生走進重慶科技大學”活動,成功舉辦。
重慶墊江縣硯臺鎮的40名小學生走進重慶科技大學校園,通過科普講堂、結構設計競賽、實驗室沉浸式體驗等多元形式,近距離感受建筑結構抵御自然災害的科學奧秘,在實踐中培育科學思維與創新意識。
科普活動合影
重慶科技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包翠秋在致辭中表示,此次活動是高校響應“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戰略的具體實踐,“我們依托輸變電工程防災減災重慶市重點實驗室等平臺資源,將學科優勢轉化為科普動能,旨在為鄉村孩子打開科學之窗。”
重慶市墊江縣硯臺小學校長李東表示,這是該校學生首次走進高校實驗室,“這樣的活動讓鄉村教育與高等教育產生了實質性聯結,在孩子們心中種下科技報國的種子。”
重慶市課程思政教學副教授萬虹宇以“探秘地震災害,守護美好家園”為主題,通過生動的動畫演示、趣味橫生的互動實驗,為孩子們深入淺出地講解了地震形成原理、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等知識。
硯臺小學的學生制作框架結構模型
在志愿者的幫助下,孩子們以小組為單位參與結構設計競賽。他們化身為“小小建造師”,充分發揮想象力,利用竹棒、透明膠布、紙帶等材料搭建出形態各異的框架結構,并依次在振動臺實驗室接受“地震”考驗,在實踐中直觀理解結構安全性與抗震設計的重要性。
小學生現場感受振動臺模擬的地震對框架結構的破壞力
作為高校服務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此次科普活動充分發揮重慶科技大學的學科優勢與科研資源,將自然災害科普教育與創新能力培養有機結合,為鄉村少年提供了沉浸式的科技啟蒙體驗。
重慶科技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院長孫毅表示,學校后續將持續深化“鄉村振興路,科普校園行”的品牌建設,建立常態化校地合作機制,讓更多鄉村學生有機會走進大學、走近科學。下半年他們還將組織大學生志愿者開展科普下鄉活動,把科學實驗器材、科普圖書送到鄉村學校。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