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嚶其鳴矣,求其友聲。”多年來,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師范學院文學院賡續千年文脈,精研翰墨文章,依托專業優勢,以詩育人。
包頭師范學院文學院“嚶鳴詩社”成立于2006年,一群熱愛詩詞的文學院學子在學校和學院的大力支持下,以詩結社,以詩會友。社團將“天意君須會,人間要好詩”作為宗旨,致力于對詩詞藝術真諦的深刻領悟,更肩負創作精品、滿足精神需求的時代使命。2014年,包頭師范學院文學院榮獲內蒙古自治區“詩教先進單位”稱號。2016年9月通過了中華詩詞學會的驗收,榮獲內蒙古地區“中華詩教先進單位”稱號。2017年,包頭師范學院的“詩教進校園”活動獲批成為內蒙古自治區高校校園文化精品項目。
2016年榮獲“中華詩教先進單位”
19年來,學院詩教工作如靜水深流,默默滋養著一屆屆學子的詩性情懷,最終形成學生的“學、采、寫、吟、考”五維并舉,與學校、教師的“研、用、講”多維共振的局面。
以“學詩”奠基,涵泳經典。學院依托“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專業核心課程,開設《詩經》品讀、《楚辭》品鑒、唐宋詞研究、古代戲曲研究等選修課,以及“詩詞美育”通識課,做到詩教育人,引導學生完善人格修養,涵養溫潤敦厚之詩性氣質。
以“采詩”尋源,擁抱生活。為培養學生的詩詞創作興趣和對詩詞與傳統文化的熱愛,文學院開展“青山碧水綠蔭稠,惟留詩詞頌千秋”系列采風活動,引領學子體悟自然真趣,淬煉澄明曠達之詩心境界。
“嚶鳴詩社”每年進行的采風活動
以“寫詩”抒懷,賦詠新聲。多年來,嚶鳴詩社創辦了《嚶鳴》詩刊,定期發表學生詩詞,并從大量學生習作中選取佳作,出版《嚶鳴初放、風雅弦歌》詩集,結集《敬德詩箋》《洗筆錄集》《羽淺詩箋》三本學生詩集。學生習作獲得內蒙古“昭君文化杯”正北方詩詞獎大賽二等獎、三等獎。
以“吟詩”傳情,讓千年雅韻在唇齒間流轉生香。文學院依托下設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師資,在漢語言文學專業開設“中學語文名篇誦讀”課程,將吟詠詩歌作為詩教的表現手段,每年舉辦詩歌朗誦大賽“一院一品”活動,并鼓勵文學院學生參加各級各類朗誦大賽和“詩教中國”講解大賽。近兩年來,在內蒙古大學生藝術作品展以及內蒙古中華經典誦讀寫大賽各獲得三等獎。
2023年“中華經典誦讀大會”全國總展演榮獲全國二等獎
以“考詩”夯基礎,全面提升學生人文素養。本著將詩詞教育的最終落點放到學校教育和課堂的基本思想,2015年包頭師范學院文學院引入古詩詞過級考試系統,將古詩詞過級考試作為文學院本科學生的必考項目,納入畢業考核體系。2017年,“古詩詞過級考試”寫入包頭師范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成為學生的必修課程。通過背詩、考詩,學生深刻理解了古典詩詞中蘊含的人生哲理和家國情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除學生層面的五維聯動外,文學院教師則致力于“研詩”,先后發表詩歌鑒賞、評論文章約30篇,詩歌研究著作9部。“以傳統詩教文化促進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研究”獲批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高等學校科學研究項目,“提高學生古代文學作品的解讀能力”項目獲自治區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并出版專著《古詩如月》《唐宋詞論稿》兩部著作;學校注重在詩教中創新“用詩”,將詩教融入思想教育中。
為夯實師生詩詞品鑒和創作根基,學院還邀請知名專家講詩。近年來,學院教師開展詩歌方面的講座已成慣例,并多次邀請本土詩詞名家為師生講詩。為了拓寬視野,積極開展“百位名家進包師”活動,先后有20多位全國詩書畫名家來學校講學。
以詩化人,美育鑄魂。未來,學院將持之以恒地搭建多元平臺,廣邀名家開壇設講,構建一個立體的、鮮活的“大詩教”舞臺。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在新時代的土壤中生根發芽,最終實現詩教理想,為培育兼具人文底蘊、審美情操與創新精神的時代新人,筑牢堅實而豐饒的精神家園。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