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省級一流特色專業群,湖南永州職業技術學院現代農業技術專業群近年來始終貫徹“校企合作建專業、產教融合強專業”的育人思路,與知名農業企業、區域涉農涉林行業組織展開深入合作,構建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建設高水平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等綜合平臺,將涉農專業教學要素通過生產項目融為一體,形成專業群產教融合綜合體運行新模式,逐漸形成行業、企業、職業院校“三方聯動”,共建共育共贏的良好局面。
統籌合作機制 整合優勢資源
近年來,永州職業技術學院與湖南新五豐股份有限公司等省內外頭部農業企業、永州市林木花卉協會等區域農林行業組織開展校企合作,制訂了一系列實體化運作機制、管理規章制度、利益共享機制,創新供需對接機制、明確組織架構和職責分工,制定具體工作實施方案,從機制體制層面上確保了產教融合的順利實施與高效運行。
全面整合學校和合作企業雙方在師資培訓、實訓條件、先進技術等方面的優勢資源,探索建設“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職教集團+產業學院+實訓基地”綜合體平臺,實施“產學研創訓”一體化人才培養機制。智慧新農牧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湖南現代畜牧養殖職教集團、新五豐現代畜牧產業學院、“楚怡”現代農業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為5個群內專業在專業教學、實習實訓、技能培訓、科研創新、產業服務方面提供平臺,探索產教融合新途徑。
智慧新農牧產教融合共同體成立大會
加強校企合作 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農學院依據現代農業產業鏈分工對人才的要求,與湖南大北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新五豐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聯合招生,開展委托培養、訂單培養和學徒制培養,根據農業生產周期實施靈活學制的工學交替;建立了行業共享的兼職人才庫,推動企業高技能人才和學校專業教師雙向聘用、流動機制,共建共享高水平產教融合雙師型教師隊伍;每家企業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學生實習、招工崗位,極大提升了現代農業人才培養質量。
近3年來,農學院師生參加省級教學能力競賽、技能競賽、創新創業競賽獲獎30余項,其中教師指導學生獲湖南省大學生創新大賽一等獎1項、湖南省第五屆大學生風景園林學科競賽一等獎1項。學生技能抽考、畢業設計抽查合格率均達100%。每年面向行業企業員工開展崗前培訓、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培訓,組織園林綠化工與動物疫病防治員職業技能考試300余人次。
近3年專業群立項3個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立項省級及以上課題6項,獲4項發明專利授權,在省級、核心期刊上發表相關研究論文20余篇,校企合作開發并出版教材13本。2022年立項的“楚怡”現代農業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及湖南省“楚怡”示范性職教集團,于2024年11月通過合格性驗收。
現代農業產教融合實訓基地通過合格性驗收
校企協同創新 解決技術難題
依托健全的協同創新機制,校企聯合打造科研攻關團隊,深入生產一線、瞄準產業需求,調研征集企業實際面臨的生產性和技術性難題。近3年,學校承擔了4項農業企業橫向課題,開展產品中試、工藝改進、技術研發等技術服務;行業企業依托學校工作室、實驗室、實踐基地開展多項技術試驗、解決企業技術難題63項。
學校專業群建設實施產教融合、校企協同育人以來,學院師生積極投身企業技術升級、開展科技下鄉服務、服務區域農林產業發展,開展社會培訓上萬余人次,助力鄉村振興發展,獲得了合作企業、行業組織和社會的廣泛好評。
學校承辦湖南省高素質農民培育寧遠縣“新型農業經營和服務主體帶頭人培訓班”
永州職業技術學院現代農業技術專業群深入產教融合創新成功的關鍵要素,可概括為:頂層設計、分步實施、精準把控、流程反饋。系統化的頂層設計確保了實施方向上的準確,專業群建設之初,在學校領導支持下,對接企業需求、吸收企業力量,與時俱進提出“產教融合綜合體”職教理念,形成教育鏈連接產業鏈的人才培養新路徑;在職教新理念的指引下,實施由學校與多家企業參與的“1+N”共建共管模式;在建設運行過程中,精準把握企業人才培養需求,實施“產學研創訓”一體化人才培養,校企共育“虛實鏈接”的教學要素,滿足多元人才培養需求;在分步實施中,注重與行業企業的雙向溝通反饋,確保教學內容與要素隨生產同步更新,有力保障了人才培養質量。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