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中國革命形勢急轉直下,中國共產黨面臨被敵人瓦解甚至消滅的嚴重危機。面對這種嚴重危機,要不要堅持革命,怎樣堅持革命,是中國共產黨亟須解決的兩個根本性問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受到挫折后,毅然引兵井岡山,到農村去創建革命根據地,開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新道路。井岡山精神,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開辟中國革命新道路的過程中形成的偉大革命精神。
一、“井岡山精神”的深刻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2月在江西考察時指出:“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時期留給我們最為寶貴的財富,就是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今天,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堅持堅定執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斗攻難關、依靠群眾求勝利,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盵1]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井岡山精神的重要論述,是我們理解認識井岡山精神深刻內涵的根本指導。
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是井岡山精神的靈魂。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上井岡山是在秋收起義部隊攻打長沙受挫后作出的決定。朱德、陳毅也是在南昌起義失敗后,轉戰千里,歷盡艱險才走上井岡山會師的。他們的部隊都曾經處境危險、減員嚴重、思想混亂、沒有給養、傷病殘增多,隊伍一度幾乎散架。然而,他們不僅堅持了下來,而且不斷發展壯大。他們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中國革命必然勝利的堅定信念。在永新三灣,毛澤東領導了著名的“三灣改編”,把黨支部建在連上,黨指揮槍,鑄就了人民軍隊的軍魂。改編后雖然部隊只有700余人,但人心更齊了、信念更堅定了、戰斗力也更強了。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余部轉向贛南山區途中,領導部隊進行了“贛南三整”,用理想信念教育官兵,部隊面貌為之一新。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也引發了一些疑慮彷徨。面對“紅旗能打多久”的迷茫和質疑,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緊密結合,創立了紅色政權的理論,用堅定的理想信念點燃了井岡山的燎原星火。井岡山時期的斗爭異常慘烈,革命先輩時時面對死亡的威脅。面對巨大的犧牲,革命先輩靠著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勇往直前。正是因為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革命先輩才能在井岡山戰勝無數難以想象的困難,才能承受巨大的犧牲,高擎火炬前行。
實事求是、敢闖新路是井岡山精神的核心。大革命失敗后,年輕的中國共產黨人曾經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的一般原理,照搬俄國以城市為中心的革命方式,在全國發動了數百次武裝起義,但都遭受了嚴重挫折。這些挫折和教訓使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到:不能以教條主義的態度對待馬克思列寧主義,必須立足中國實際,走自己的路。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之初,毛澤東就經常利用戰斗間隙在寧岡縣和永新縣等地做農村社會調查,后來又提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等著名論斷。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深刻分析中國國情,走“十月革命”的道路,但采取與“十月革命”不同的方式。創造性地提出了“以農村為中心”的革命道路思想,提出了“思想建黨”“黨指揮槍”“支部建在連上”“官兵平等”等建黨建軍思想,提出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和紅軍作戰的“十六字訣”。在土地革命、武裝斗爭、根據地建設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成功實踐,成功闖出了一條中國革命走向成功的“井岡山道路”。正如鄧小平所說:“中國革命為什么能取得勝利?就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獨立思考,把馬列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的具體情況相結合,找到了適合中國情況的革命道路、形式和方法?!盵2]
艱苦奮斗是井岡山精神的基石。井岡山斗爭時期的生存環境條件異常艱苦,不僅缺乏糧食,而且缺少日常生活用品和醫藥器械。毛澤東在給黨中央的報告中寫道:“因為敵人的嚴密封鎖,食鹽、布匹、藥材等日用必需品,無時不在十分缺乏和十分昂貴之中……每天除糧食外的五分錢伙食費都感到缺乏,營養不足,病的甚多,醫院傷兵,其苦更甚?!盵3] 井岡山一直處在強大敵人的包圍之中,敵人對井岡山發動的大型戰役就有四次“進剿”和三次“會剿”。井岡山軍民缺乏武器裝備、缺少槍支彈藥、缺少軍事訓練。在這樣極端艱難困苦的環境中,紅軍官兵采取了多種措施戰勝困難。毛澤東按規定可以在晚上點三根燈芯,但他卻只點一根燈芯,在一根燈芯的亮光下寫下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等光輝著作,照亮了中國革命的前程。朱德率先垂范,親自挑糧上山,留下了“朱德的扁擔”的感人故事。紅軍官兵從軍長到伙夫,一律吃五分錢的伙食。發零用錢,兩角即一律兩角,四角即一律四角。“紅米飯、南瓜湯”的歌謠,就是井岡山時期紅軍官兵生活的真實寫照。面對糧食缺乏,井岡山軍民開荒種糧;面對缺醫少藥,井岡山軍民勤儉節約創辦小井紅軍醫院;面對食鹽匱乏,井岡山軍民齊心協力熬硝鹽。在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中,井岡山軍民在最低限度的生存條件下開展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在斗爭中不斷取得勝利,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緊緊團結群眾、依靠群眾,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和發展的重要法寶。在井岡山斗爭時期,黨和紅軍一開始就把“做群眾工作”作為紅軍的三大任務之一,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利益。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先后建立了茶陵、遂川、寧岡、永新、酃縣、蓮花六個縣級紅色政權,選舉工人農民代表擔任縣級領導,群眾當家做主人。湘贛邊界黨的“二大”制定了《井岡山土地法》,廣大貧苦農民成了土地的主人。黨和紅色政權采取興辦小學、農民夜校和識字班等形式普及文化教育,革除“煙賭毒”等社會陋習,社會風氣出現新面貌。黨和紅軍時刻將群眾的冷暖疾苦掛在心上,與百姓同甘苦、共患難。毛澤東身穿單衣卻將自己的棉衣送給房東謝槐福,朱德將食鹽送給老人,與群眾“有鹽同咸、無鹽同淡”,陳毅帶領紅軍戰士幫助群眾收稻谷干農活……黨和紅軍真心實意為人民群眾謀利益,人民群眾就以自己的熱血保衛黨和紅色政權。聶槐妝送鹽、吳月娥跳崖、工農護大印等,就是井岡山人民真心擁護黨和紅軍的感人事跡。正是有了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黨和紅軍才能多次創造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奇跡。1928年7月,湘贛兩省國民黨軍向井岡山根據地發動第二次“會剿”。當時,紅軍主力遠在湘南,永新只留下毛澤東率領的紅31團,敵我兵力比為11∶1。在毛澤東的領導下,發動群眾堅壁清野,以四面游擊的方式襲擾敵人,將敵軍11個團困在永新城內及附近達25天之久,創造了紅軍游擊戰爭的奇觀。黃洋界保衛戰,也是紅軍以不足1個營的兵力,依靠群眾打退敵軍4個團的經典戰例。
二、“井岡山精神”的歷史地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井岡山是革命的山、戰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榮的山?!盵4] 井岡山精神的誕生是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起點,具有開創性和奠基性,中國革命沿著井岡山道路走向勝利過程中形成的各種革命精神,同井岡山精神都是一脈相承的。井岡山精神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經典之作的思想結晶,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中國革命的勝利離不開井岡山精神,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同樣離不開井岡山精神。
井岡山精神是探尋和開辟中國革命新道路過程中形成的偉大革命精神。在中國這樣有著特殊歷史條件的國家,要走一條怎樣的革命道路才能取得成功?這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前所未有的難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井岡山進行了一系列的實踐探索和理論創新。他們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立足井岡山斗爭的實際,創造性地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成為復興中國革命的偉大旗幟。在這面旗幟的召喚下,井岡山成為聚集中國革命力量的主陣地和大本營,各地革命力量像“激流歸大?!币粯訁R聚在井岡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斗爭的偉大實踐,對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和抉擇、對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成長具有關鍵意義?!盵5]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井岡山走出了一條在敵人統治力量相對薄弱的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積蓄和發展革命力量,最后奪取全國政權的道路。這是中國革命勝利的唯一正確道路——井岡山道路。井岡山精神,就是在探尋和開辟中國革命新道路過程中形成的偉大革命精神。
井岡山精神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經典之作的思想結晶。馬克思主義是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唯一正確的歷史觀和方法論,它為人們揭示了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然而,誕生于19世紀的馬克思主義并沒有為各個時代各個國家的工人階級和先進政黨提供革命斗爭的現成答案。各國的革命者必須把馬克思主義同本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才能使馬克思主義在本國發揮歷史作用。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樣一個國家如何進行革命,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沒有相關論述,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沒有現成經驗,只能依靠中國共產黨人自己探索。從20世紀20年代后期到30年代前期,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中國共產黨內盛行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的指示和俄國革命經驗神圣化,這種錯誤傾向幾乎使中國革命陷于絕境。中國革命面對生死存亡,道路問題成為首要問題?!俺鞘兄行恼摗钡氖『途畬降某晒嵺`表明,中國革命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馬克思主義要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應用于井岡山斗爭實踐中,提出了一系列關于建黨建政建軍的新思想、新論斷,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偉大開篇的經典之作。井岡山精神就是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形成的精神形態,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經典之作的思想結晶。
井岡山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中國共產黨是在中華民族內憂外患、社會危機空前深重的背景下創建的。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歷史時期形成的革命精神,既有獨立的形態,又有互通的淵源關系。井岡山道路的開辟,標志著中國革命走上了嶄新的道路,井岡山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譜系中的重要一環。中國革命沿著井岡山道路走向勝利過程中所形成的各種精神,如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同井岡山精神有著一脈相承的聯系。這些偉大革命精神產生的時代背景和歷史條件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時代特征和內涵。但其中所蘊含的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艱苦奮斗的政治本色、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為民服務的宗旨情懷等,都是一脈相承的。井岡山精神同其他紅色革命精神有著內在的關系,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
三、“井岡山精神”的時代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2月在井岡山視察時指出:“回想過去那段崢嶸歲月,我們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們永遠懷念他們、牢記他們,傳承好他們的紅色基因。”[6] 井岡山精神承載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井岡山精神蘊含著豐富的紅色基因。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弘揚井岡山精神,就是要傳承好井岡山精神蘊含的紅色基因,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
弘揚井岡山精神,堅定理想信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盵7]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經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奮起,之所以能夠帶領中國人民打敗日本帝國主義,推翻國民黨反動派統治,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歸根到底是因為有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我們更需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要把理想信念作為照亮前路的燈,轉化為對奮斗目標的執著追求,對本職工作的不懈進取,對高尚情操的篤定堅持,對艱難險阻的勇于擔當。
弘揚井岡山精神,堅定道路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道路問題是關系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第一位的問題,道路就是黨的生命?!盵8] 近代以來,中國人民一直在尋找中華民族復興的道路。在各種社會思潮和主義的影響下,農民起義、君主立憲、資產階級共和制、多黨制、議會制、總統制等都在中國試過,但都不能解決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問題。最終,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開辟了適合中國國情的井岡山道路。新中國成立后,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在改革開放4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歷史和人民選擇的道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我們一定要像當年堅定井岡山道路一樣,堅定道路自信,矢志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弘揚井岡山精神,永葆艱苦奮斗本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艱苦奮斗是我們黨的政治本色和優良傳統。”[9] 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艱苦創業,闖出了一條嶄新道路?,F在,我們的生活條件好了,但艱苦奮斗的精神一點都不能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必然會有艱巨繁重的任務,必然會有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需要我們繼續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靶邪倮镎甙刖攀>嚯x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越近,我們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動員廣大青年為之奮斗”。[10] 我們要增強憂患意識,做好應對各種艱難困苦局面的準備,想在前面、干在實處,努力在攻堅克難中贏得主動,關鍵時刻更要挺身而出,堅決頂起自己該頂的那片天,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弘揚井岡山精神,始終堅持人民立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黨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始終保持血肉聯系,是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11]人民在革命戰爭年代是勝利之本,在和平年代同樣是勝利之本。只要我們始終做到為了群眾、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開展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群眾是否滿意作為評價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就一定能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對黨的信任和信心,帶領人民群眾創造美好生活,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張泰城 作者系井岡山大學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注釋:
[1] 習近平春節前夕赴江西看望慰問廣大干部群眾[N]. 人民日報,2016-2-4(1).
[2]《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
[3]《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
[4] 習近平春節前夕赴江西看望干部群眾. 新華網,2016-2-3.
[5] 習近平. 論中國共產黨歷史[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112.
[6] 習近平春節前夕赴江西看望慰問廣大干部群眾[N]. 人民日報,2016-2-4(1).
[7] 習近平. 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N]. 人民日報,2012-11-19(1).
[8] 習近平. 關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幾個問題[J]. 求是,2019(07).
[9] 習近平. 論中國共產黨歷史[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114.
[10] 習近平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 人民日報,2013-5-5(1).
[11] 習近平.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 人民日報,2016-7-2(1).
文章來源: 《人民教育》雜志2021年第6期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