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2018級集裝箱運輸管理專業學生陳莉還未畢業時,就獲得廣東佛山市軌道交通發展有限公司拋來的橄欖枝。這得益于她在學校認真鉆研專業知識,獲得物流管理“1+X”職業技能等級認證證書。截至6月6日,廣州鐵職院畢業去向落實率已達到92.48%。
如何促進高職院校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廣東引導高職院校多管齊下,線上線下共舉,深化校企合作。省內高職院校抓緊、抓實、抓細“穩就業”工作,打造人才培養與招生就業創業聯動體系,以創業帶動就業,提高供需匹配度。
集聚全校力量凝成“一股繩”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每年有超過10%的專科畢業生入職華為、騰訊等知名企業,就業質量不斷提升。背后是學校強化組織領導,建立領導主抓、部門統籌、層層落實、全員參與的就業工作體系,“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做到責任硬化、任務量化、指標細化,通過層層簽訂責任書,層層傳導壓力、層層落實責任。
為全力促進畢業生盡早就業充分就業,廣東引導高職院校將畢業生就業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創新舉措、提質增效。在領導帶頭示范下,形成全員關注就業、全員參與就業、全員促進就業的工作氛圍。
廣州鐵職院把就業工作作為學校重中之重來抓,成立了書記、校長牽頭的就業工作領導小組,與教師、輔導員一起下企業、拓市場,帶頭發動、落實全校各級干部聯系1000家優質企業推動就業工作。學校按“全員參與(全體教師)+全面跟蹤服務(輔導員)+點面推進(班主任和指導教師)”的工作模式,逐步探索形成“就業部門主要負責、二級學院主體實施、全體教師主動參與”的全員齊抓、分級管理的就業工作服務機制。
中山職業技術學院校院兩級聯動推進就業工作,學校領導多次召開就業專題會議部署工作,協調各部門加強幫扶和經費保障。學校建立就業工作例會制度,實時解決就業工作存在的難點問題,明確就業工作重點推進方向。
為層層壓實責任,中山職院建立就業情況動態周報制度,平時一周一報,就業工作沖刺階段一周二報至三報,引導教師把促就業責任扛在肩。學校還督促二級學院嚴格執行“一生一策一導師”制度,促進全校教職員工積極加入到“穩就業”工作中。
產教融合助力畢業生精準就業
2020年11月至今年1月,中山職院面向2021屆畢業生,開展6場校園線下招聘會。840余家次企業進場,崗位需求總人數為18274個。學校努力整合企業招聘資訊,充分挖掘各路就業資源,線上線下共舉,努力為學生提供更多就業信息和門路。
為促進畢業生更充分和高質量就業,廣東引導高職院校用心用情用力,拓展就業渠道和崗位,促進用人單位與畢業生精準匹配對接,幫畢業生盡早落實就業崗位。
深職院與企業共建特色產業學院、高水平專業等,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畢業生就業競爭力。學校與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共建“深職院·阿里云大數據應用學院”,培養云計算與大數據人才;學校還與華為合作共建“華為云學院鯤鵬中心”,為區域信息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共促高質量就業,廣東引導高職院校更好地和企業精準對接,建立以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努力實現人才培養與企業人才需求之間的精準對接。廣州鐵職院瞄準行業特色,每年企業訂單培養人數約占學生總數的60%。同時,學校搭建“雙軌”就業平臺,推進通用類專業畢業生就業。學校與嶺南集團等省市大型企業緊密合作,提前了解掌握企業用工需求、畢業生表現、發展狀況以及企業評價,主動推薦畢業生。
為推動畢業生與崗位精準匹配,廣州鐵職院加強“物聯網+就業”智慧平臺建設,優化線上就業服務流程,實現一站式“云服務”。學校把“大綜合、全覆蓋”的線下大型招聘會,轉變為一家企業面向一個專業,一家企業不同崗位面向多個專業的“一對一、一對多”線上招聘活動,提高畢業生應聘的便利性。
深職院建立和完善以就業為導向的互聯網助推機制,努力實現需求信息和崗位信息的無縫對接,做到精準到人,精準到崗。學校做強、做實、做細校園招聘主渠道,提高數量和參與度。學校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和自媒體,搭建企業和畢業生的供需平臺,努力實現不斷線的服務。
助力更多畢業生以創業帶動就業
學校創意創業園近兩年孵化成功率為62%,2019年園區在孵企業獲得初創企業補貼87萬元,年均帶動就業600余人……深職院創業帶動就業成效凸顯,畢業生畢業3年內創業率達12.7%,10%的畢業生成功創業或接班家族企業。“深職系”企業帶動就業規模超過70萬人,“深職系”企業總資產規模加總超過1900億元。
這背后是深職院建立了從啟蒙教育、預科教育、專門教育到實戰訓練的進階式雙創教育體系,全面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實現以創業帶動就業。其中,啟蒙教育面向全體學生,著重培養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預科教育面向有創業興趣的學生,注重傳授通識性創業知識和技能;專門教育面向有創業意愿的學生,進行專門化的創業知識傳授和創業技能培訓。
廣東不僅引導高職院校將就業創業教育融入專業和學業,努力提供更多市場化就業創業機會,支持畢業生以創業帶動就業。廣東還引導各高職院校實施貧困生等重點群體畢業生就業創業能力提升行動,“一人一策”地幫有就業意愿的貧困生盡快就業。
中山職院針對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等重點人群,積極開展就業幫扶和資助工作。學校實施“一生一策一導師”就業幫扶,指導教師一對一實名制負責困難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和幫扶,提供就業崗位推薦和就業心理輔導等幫助。
廣州鐵職院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實踐活動安排,舉全校師生之力,集中開展“提升就業質量解難題”專項行動,重點幫扶困難學生群體穩定就業,力求讓學生和企業都滿意。
深職院實施“陽光助推”工程,重點幫扶就業困難學生,建立全程化關注、全方位指導、全覆蓋資助為一體的服務體系。學校努力通過開放資源平臺、制訂幫扶細則等方式,幫扶建檔立卡的貧困家庭學生、農村生源學生等特殊群體穩定就業。(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 通訊員 黎鑒遠 連燕純 記者 劉盾)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