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8月6日訊(記者 倪秀)今日,記者從成都市教育局獲悉,為進一步鞏固成都市規范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整治行動的成果,成都市教育局近日印發通知,開啟“雙減”試點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工作督辦暨專項整治“回頭看”行動。
本次行動從即日起實施,到今年12月底結束。成都市教育局組織專門力量成立工作組,同時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市民代表及新聞媒體記者等擔任“觀察員”,對培訓機構治理實施社會監督。工作組將通過明查暗訪,重點查看七項內容:一看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機構是否取得辦學許可;二看培訓機構是否按要求在監管平臺上實名登記學員信息;三看在今年7月20日之后是否還在收取學員參加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學科類培訓的費用;四看聘用教員是否合規;五看培訓內容是否超前超綱;六看防疫工作是否規范;七看消防等安全防范工作是否到位。工作組將會及時把發現的問題和違規線索反饋給相關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評估結果將納入區(市)縣目標考核。
記者了解到,校外培訓機構培訓時間、培訓內容、資金監管等是本次行動的重點整治內容。在培訓時間上,要求培訓機構不得在學校正常上課期間組織學員補課;平時線下培訓時間不得超過晚上8:30,線上培訓不得超過晚上9:00;不得占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在培訓內容上,要求不得超過國家相應課程標準,培訓班次必須與招生對象所處年級匹配,培訓進度不得超過所在區(市)縣的中小學同期進度,不得超綱、超前培訓,不得提供境外教育課程。非學科類培訓機構不得從事學科類培訓。
在資金監管方面,成都正探索全額資金監管,鼓勵“先消費、后付費”。據悉,成都市目前正支持龍泉驛區和金堂縣試點,探索建立校外培訓機構第三方全額資金存管制度、風險評估機制。同時,探索校外培訓機構辦學風險防控機制,建立和完善“行政監管、金融預警、群眾與媒體監督、保險介入”的立體式校外培訓風險防控工作制度。支持和鼓勵校外培訓機構探索“先消費、后付費”運營模式。
成都市教育局特別提醒家長,從2021年7月20日起,成都各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再收取學員今后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的培訓費,家長也切莫再交納上述時段的費用。據了解,成都市正在制定和完善“雙減”工作方案,將會合理確定“消課”截止時間。
此外,“回頭看”行動還將重點打擊在職教師違規補課,并推進培訓機構全員實名制管理。培訓機構如果聘用在職教師違規補課,一經查實,可直接吊銷違規培訓機構的辦學許可證。同時,今后成都中小學教師評優選先、職稱晉級,須做出“是否參加違規補課”的公開承諾,教師的誠信將受到廣大同行、學生及家長更為廣泛地關注和監督。
在全員實名制管理方面,此次“回頭看”行動將督導校外培訓機構每周五前,在“全國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機構管理服務平臺”和“四川省校外培訓機構安全管理平臺”上更新機構相關信息,對全市校外培訓機構的培訓內容、教員、學員、繳費等情況實施實名制、大數據智慧管理。
成都市教育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20年,成都市開展了為期8個月的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整治行動,關停了783家“黑”機構,督導和規范1007家無證機構取得辦學許可。成都市學科類培訓機構占比下降,藝體類培訓機構比例上升,從事藝體、勞動教育等類別培訓的機構占所有培訓機構的52%,較2019年提高15%。全面清理和取締無證無照、有照無證但又實施學科類培訓的“黑”機構也是本次行動的重點。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