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教育學會召開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座談會,學習領悟關于黨和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大政方針和戰略部署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暢談學習心得體會和貫徹落實思路。15位來自基礎教育領域的黨的二十大代表、教育專家、校長和教師代表分別發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充分肯定了新時代十年教育事業發展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第一次把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三大戰略放在一起集中論述,對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作出系統部署。中國教育學會會長朱之文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突出了教育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的戰略地位,強調了建設教育強國這一核心目標,明確了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主線,提出了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這一根本路徑,為做好新時代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他強調,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是學會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要通過持續深入學習,深刻認識“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切實強化“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上來,用黨的二十大精神武裝頭腦、謀劃工作、指導實踐。要按照教育部黨組部署要求,著力在深入學習、宣傳闡釋、研究咨詢、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做好表率。
回應呼喚 為強國奠定人才之基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今天校園里的學生,就是明日實現強國復興夢的主力軍。教育強國是科技強國和人才強國的堅實基礎。
“把教育、科技和人才三者聯系在一起加以論述、部署,且有關教育的論述出現在經濟之后,排在各項戰略任務的第二順位,這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教育的重視程度達到了新的高度,表明我們黨對教育、科技、人才與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之間的關系有了更加精準的把握和更加全面的認識,充分體現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的戰略目光。”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洪宇說。
在中國人口規模巨大、結構復雜的基礎上,要建立“差異是資源”的基本認識,要將每個學生裝在心中,要加強思政工作、打牢理想信念基礎,要加強環境教育、生態文明教育,要培養出越來越多具有共贏思維與共贏能力的人。黨的二十大代表,中國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校長蘆詠莉在認真研究中國式現代化的具體要求后,提出了對基礎教育應如何為中國式現代化奠基的新思考。
“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著力深化課程、教材、教學等一系列改革。”朱之文表示,當務之急,要著眼科技自立自強和人才自主培養,解放思想,著力打破各種制約基礎教育階段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體制機制障礙,積極探索形式多樣的培養模式,系統構建基礎教育階段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源源不斷輸送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奠定根基。
在黨的二十大代表,重慶市人民小學黨委書記、校長楊浪浪看來,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如何扎實、常態、長效推進勞動教育,不僅事關學生的全面發展,更事關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在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學校將繼續踔厲奮發,繼續積極探索課程化、系統化、常態化的城市小學勞動教育體系,培養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時代新人。”楊浪浪說。
更充分發揮教育的發現、喚醒和激勵作用,給學生提供更多嘗試的機會、豐富的課程和自我發現的平臺,進一步處理好“減”與“增”的關系,北京市十一學校黨委書記、校長田俊表示,基礎教育必須考慮如何為拔尖創新人才的成長提供適合的“土壤”,為人才未來的拔尖領軍奠定基礎,“基礎教育要見森林,也要為不同的樹木提供不一樣的營養”。
作為校史主講人,北京育才學校高中德育主任張瑩每年都要給高一新生講述育才的紅色歷史。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她更加體會到“要把立德樹人作為行動的指南,把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作為自己的責任和使命”。
牢記使命 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上海市教育學會會長尹后慶對“發展素質教育”這句提法,既感到親切又覺得責任重大,他表示,發展素質教育要打好課程與教學改革這一關鍵仗,要增強基礎教育學校的活力與能力,“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強大動力,以新課標實施為新的起點,開啟新一輪教育教學改革,深入開展發展素質教育的實際行動”。
在中國教育學會秘書長楊銀付看來,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求我們堅持和全面貫徹教育工作的“圓心”——教育方針,努力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到實處;要求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努力為14億人民提供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要求我們堅持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提供根本保證。
學前教育關系千家萬戶的幸福和諧。在欣喜于過去十年我國學前教育事業取得的巨變的同時,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委員,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劉焱表示,適應建設和建成教育強國新目標要求,要大力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更加重視學前教育公平而有質量的發展,“辦好每一所普惠性幼兒園,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把實現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作為提高普惠性公共服務水平、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重大任務”。
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把基礎教育辦好?中國教育學會常務理事、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校長竇桂梅表示,一是要熟知基礎教育的普惠福利公益性、包容平等學術性的獨特屬性;二是要立足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推進高質量發展還有許多卡點瓶頸,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強的現實;三是要在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宏偉目標指引下,在基礎教育實踐中主動“向內看”“向上看”和“向外看”,探索“以人民為中心”的中國式小學教育現代化,開辟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新征程。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離不開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最近幾年,北京景山學校特級教師劉志江持續參加教育幫扶工作,多次赴當地指導和培養甘肅慶陽市七縣一區76所中學的156名種子教師,并且通過“空中課堂”等將名師名課帶給了更多地區的師生。“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我們一線教師將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以實際行動為實現黨的二十大描繪的宏偉藍圖不懈奮斗!”
錨定目標 以實干篤行開啟新征程
黨的二十大吹響了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強國建設的號角。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
“接下來的10到15年,是教育發展的中國式道路創新‘窗口期’、矛盾沖突激化的‘集中期’和教育由大到強的‘轉段期’。這三期交匯疊加的關鍵階段,孕育著千載難逢的機遇,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黨的二十大代表、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書記沈煒表示,要在客觀認識建設教育強國面臨的現實挑戰的基礎上,圍繞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目標方向,細化任務書、路線圖,并提出了堅持落實教育在黨政事業發展上的先導地位、把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真正落到實處等建議。
“從戰略目標上看,黨的二十大報告把教育放在了強國目標體系的首要位置。”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教育學會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研究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東北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楊曉慧發現,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13項分類目標,而與制造強國、農業強國、海洋強國、貿易強國等“加快建設”的目標相比,教育強國是報告中明確2035年必須“建成”的目標之首,“這充分體現出教育強國是全面實現其他12 項強國目標的人力資源基礎,在整體強國目標體系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作用”。
“信息化正在成為助推基礎教育現代化、建設基礎教育強國的強力引擎。”中國教育學會國際教育分會理事長、北京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王定華表示,立足新時代,面向2035年,基礎教育工作者應當具備分析辨別能力、資料檢索能力、數據支撐能力,駕馭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為我所用,改進教學,推動工作,提升效能。
“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這也是建設教育強國的必由之路。”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德育專委會理事長、北京師范大學國家高端智庫教育國情調查中心主任、教授張志勇表示:“必須以優化教育結構和提高教育發展重心為支撐,加快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他建議提高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發展的重心,通過全面加強高中階段的教育,擴大職業教育本科招生的比例,積極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等,適應國家建設教育強國、人才強國和世界創新高地的要求。
“循大道,可至萬里。黨的二十大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確立了行動指南。作為黨的教育工作者,我們將學習好和貫徹好黨的二十大精神,守正道而開新局、致廣大而盡精微。”國務院參事、中國教育學會拔尖創新人才基礎培養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北京市第八中學校長王俊成表示:“新時代的偉大成就是黨和人民一道拼出來、干出來、奮斗出來的!”時代的畫卷和未來的華章,將在教育人的踔厲奮發和篤行不怠中鋪展和譜就。(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梁丹)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