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來了4位胰腺炎患者,輸液時間長,晚班需重點關注……”年前臘月二十八,在位于湖南省的益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附屬醫院普外科,羅香蓮交接完工作,已是下午5時。在崗近10小時,她的運動步數是21600。
羅香蓮是益陽醫專的“雙師型”教師。放寒假后,新冠病毒感染高峰來臨,醫院病人扎堆、床位爆滿,人手驟然緊張。1月9日,羅香蓮放棄寒假,變身“編外護士”,奔赴臨床一線支援。“我去年在醫院頂崗實踐了3個月,工作流程都熟悉。”羅香蓮說。
盡管有心理準備,非常態下的護理工作還是比想象的更難。“病房呼叫器響個不停,走廊里醫生、護士腳踩‘風火輪’往來小跑,大家都是‘日夜轉’‘帶病轉’‘連軸轉’……”羅香蓮總是提前1小時到崗,每天穿梭在病房、搶救室、治療室,嚴謹細致做著輸液、吸氧、監護、更換引流裝置、健康宣教等多項工作。
持續在崗11天,持續小跑工作狀態,羅香蓮的腳后跟都磨出了水泡,雙腿常常發軟,由于長時間佩戴N95口罩,處于“陽康”期的她時常胸悶氣短,但始終沒有打退堂鼓。“我想堅持到開學前,把這段特殊工作經歷梳理成護理人文教學素材。”羅香蓮說。
在益陽醫專,這樣的“雙師型”教師有很多。這個寒假,不少老師逆行而上,化身醫護人員,或支援臨床一線,或深入社區義診,或奔赴敬老院服務,奮戰在群眾最需要的地方。
師以言傳兼身教,生亦熱血見行動。這個寒假,益陽醫專的青春力量同樣耀眼,看到醫務人員“缺兵少將”,不少準醫生準護士毅然奔向臨床一線,踐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錚錚誓言。
1月7日起,2022級護理7班學生張歡成了桃江中醫院的志愿者。盡管還只能從事測血壓、量體溫、做霧化等輔助性工作,但她依然忙得像個陀螺。“每次坐下不到2分鐘就要起身。”張歡說,這次經歷讓她真正體會到了醫護人員的艱辛,更多了一份職業認同感和自豪感。
最讓小姑娘開心的是,她還結識了一位忘年交——一位年近七旬的奶奶感謝她耐心細致的照護,出院前執意留下了她的電話,并請她合影留念。“能力所能及地幫助患者,能為醫生護士減輕一點工作負擔,我特別滿足。”張歡很開心。
據統計,截至1月19日,益陽醫專共有236名師生志愿奔赴益陽地區醫療機構臨床一線。(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陽錫葉 通訊員 莫蓉)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