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版新課標發布已經接近一年了,初次學習這版新課標時的震撼感依然還在心中。這版新課標對教師教學提出革新性的要求,要有大概念、大主題、大任務、大單元整體教學的思想,要有跨學科主題學習的意識,教與學要直指真實的情境和開放的活動,我對這些目標充滿了期待,這樣的教學的確會讓我們的課堂耳目一新,會使教學上一個臺階。但面對這些要求,基層教師普遍感到一種畏難情緒:我們能做到嗎?
在基層的教學改革中,我們能明確地感受到追求變革的力量始終都在跟追求保守的力量進行博弈。變革的力量來自對現實的不滿和對更好結果的追求,保守的力量來自對不好結果的恐懼和慣性,這兩股力量一直都在左右著我的教育教學改革,但很多時候保守的力量都會占上風。本市一所鄉村中學,在校長的帶領下,打破禁錮,積極主動學習、引進外地課改先進經驗,結合本校實際,扎實開展了課堂教學改革工作。在那段時間里,他們學校的青年教師成長得非常快,中年教師也能更新自己的觀念,積極進行課堂變革。但在更換新校長后不久,課堂教學改革不僅停滯了,而且很快從形式到實質都恢復到了多年以前的樣態,他們的工作重心也變成了一心一意地抓好中考成績,但中考成績也不遂人愿,不由自主地一路下滑,原因只是換了一任校長,也讓人又一次感受到了在新舊力量的激烈博弈中,稍有松懈,保守力量就會占上風。
同樣的情況在基層時常重演,比如在參加上級組織的外出學習和觀摩后,許多學校或老師在思想、行動上會出現短暫的波動,但過不了多久就“濤聲依舊”了,除了慣性,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教師們害怕改變,害怕新的方式會帶來未知的結果,害怕失控。去年,我們在校內組織了學習、落實新課標的活動,在教師各類培訓研修過程中,也均存在類似現象,新鮮勁兒過去后,保守的力量最終占上風,為適應新課標要對教學做很大的調整,他們害怕調整過后自己的課堂什么都不是了。
保守的力量根本上是一種對新事物的恐懼,害怕變革帶來失敗。從人類思想史來看,變革的思想和保守的思想都有其價值,變革自不必說,今天人類的各項成就都來自一次又一次的變革,而保守的思想某種程度上可以讓我們不至于犯大錯。這里面最關鍵的一點是實事求是地認識現實,我們到底需不需要改革,同時還要認清自己的恐懼有沒有必要,要控制好自己的恐懼感,讓它保持在合理的范圍內。
能否控制好自己的恐懼感,也影響著人的一種心態,那就是開放的心態,我意識到這是普通教師與有創造性教師之間的一個本質區別,有創造性的教師普遍都有一種開放的心態,不管什么新鮮事物,他都會懷著好奇首先給予接納,然后再深入地研究,成與不成不會先下一個結論。
而普通教師一接觸到新的思想和新的事物時,首先就想到困難:這多麻煩啊,這要克服多少難點啊;會想到了失敗,產生一種恐懼:這做不好就成了邯鄲學步,那后果可就嚴重了;最后還會想到我不行:這個東西不適合我,是那些能力超群的人才可以做的。
總之,心態開放的人首先會想到接納,而心態封閉的人一上來就會找各種理由先給予拒絕。心態開放的人的確會有可能面臨著失敗,他還需要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不斷地思考、分析,反復地尋找突破口,甚至很可能會走入一條死胡同,有的人會經不住一時的失敗,放棄了改變,也有的人會堅信變革的價值,一直堅持,經歷過多次反復最終獲得了成功。但心態封閉的人直接就拒絕了任何改變,連機會都不給自己留。
世界上那些能夠做成一件事的人都有一顆開放的心態,課程的創新也與開放的心態關系極為密切,如魏書生在尋求變革之初就懷著學習、探索的心態,對很多事物都抱著肯定、接納的態度,他曾經說過:“你如果善于肯定許許多多的東西的合理因素的話,實際上就是在不斷豐富自己,增長自己認識真理、探索真理的能力。”正是有了這種開放的心態,他才能博采眾長,為我所用。看過很多改革者的故事,他們無不是從現實中感受到改變的必要性,然后懷著一種開放的心態,用一雙發現的眼睛尋找一切可以為我所用的東西,不放過任何可能性和機會。
多年來,筆者也經歷過一些改變,當我以自我為中心時,我總會強調自己的特殊性:“我自己有我自己的東西,這些東西我做不了。”“不適合我。”當我輕易地下結論拒絕改變時,我幾乎沒有進步;但當我放下自我,擁抱世界時,我發現世界上的很多好東西都能成為自己的一部分,能為我所用,慢慢地,通過學習我形成了有自己風格的教學理念,并開啟了和同事們的教改之路。
擁有一個開放的心態首先要摒棄自我中心的觀念,把自己放在低處,熱情地把一切與教育教學有關的新東西都先拿過來,然后仔細地去審視;找到與自己有共鳴的東西,要控制好自己對新事物的恐懼感,不要一上來就下結論:“我不行,我做不了……”這些思想直接就封死了你的可能性;還要有一種寬廣的視野,要事事關心,一位校長對老師提出一個樸素的要求:學一個非專業的特長,這能讓我們有多元化的視角更客觀地審視這個世界。
最后,開放的心態是全方位的一種開放:我們要用更開放的態度看待孩子,他們的任何問題或缺點,不要一上來就下結論,一棍子打死,我們要先接納他,才能更好地理解他,正確的教育方式就能呼之欲出;我們要用開放的心態面對教學,教學就不再僅僅是那點知識的傳授,能力、價值觀、人文關懷就都會成為我們的教學目標;用開放的心態擁抱課堂,講授是教學手段,交流互動、辯論、身體語言、新的生成、情意交融、文化影響也都是教學手段;用開放的眼光看待學科,我們就能隨時接納學科最新、最前沿的知識;還可以用開放的眼光看待教師職業,于是,老師可以主動邀請同事、領導甚至家長進入自己的課堂教學或進行網上直播;我們還要用一種開放的心態去看待同事,看待學校,看待教育的發展,看待家庭,看待生活……開放的心態也會讓我們處處受益。
再次回到了新課標的落實上,老師普遍都有一種畏難情緒,我們能做到嗎?先嘗試起來,我們已經完成了群文閱讀、單元整體(主題)教學、綜合性學習和跨學科融合教學的多次嘗試,效果都不錯,當克服了最初的恐懼和畏難情緒,我們發現自己還是很有潛力的。
(韓慶文 作者單位系遼寧省凌源市萬元店中心校)
《人民教育》2023年第8期,原題為《開放的心態有多重要》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