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舉辦2023年科學節暨“遇見科學——科技之夜”活動,向社會公眾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寧波社會各界人士200余組家庭、近600人參加了本次活動。
科技之夜嘉年華科普集市現場。寧波材料所供圖
本次活動分為“嗨!科學”科技之夜嘉年華、“潮!科學”草坪沙龍、“魅!科學”攝影展等3大板塊。在“嗨!科學”科技之夜嘉年華,精心布置的科技互動體驗市集吸引了參觀者。中國科學院海洋新材料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磁性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所屬先進制造所特種飛行器系統工程技術團隊、光電功能材料與器件團隊和所屬醫工所運動康復與機器人技術團隊等在現場設置了6個“攤位”,人造金剛石、柔彈性智能加熱產品、手機防水涂層、涵道風扇動力推進單元、熱電材料與器件、AR智能眼鏡等數十件貼近日常生活的終端產品、器件和技術紛紛亮相。
寧波材料所研究員鄧麗芬在“攤位”前與公眾密切互動,她說:“這個展覽主要展示了寧波材料所一些比較有特色的材料和技術,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小朋友們對科技產生興趣,從而在小朋友心中播種下一顆熱愛科學的種子,鼓勵他們因為熱愛去探索。”
“我們的科研工作主要圍繞國家的重大需求以及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展開。”寧波材料所副研究員施長城也參與了科普活動,他說,“希望通過這樣的科普活動,讓公眾了解科研工作,激發公眾對科學的興趣。”
在“潮!科學”草坪沙龍板塊,皎潔的月光下,一場別開生面的“天幕·科學沙龍”火熱進行。寧波材料所動力鋰電池工程實驗室研究員周旭峰帶來了科普小報告“改變我們生活的鋰離子電池”;寧波材料所、中國科學院海洋新材料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李赫帶來了題為“鉆石的前世今生”的科普小報告。沙龍結束后,精彩的科學實驗秀閃亮登場,中國科學院磁性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所屬新能源所分別展示了“給能量傳輸加點料”“‘氫’風徐來,催動未來”等實驗,將科學性和趣味性完美融合。
據了解,寧波材料所自建所以來始終把科學普及視為重要使命,積極踐行科普“國家隊”職責。科學節活動是寧波材料所集中展示創新成果,推動實施“高端科研資源科普化”計劃和“‘科學與中國’科學教育”計劃的品牌性、公益性科普活動,是中國科學院科學節活動之一,目前已成功舉辦4屆。(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史望穎 通訊員 高曉靜)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