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2023中國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發布

職業教育步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發布時間:2023-12-29 作者:李丹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日前,由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牽頭完成的《2023中國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發布。報告從人才培養、服務貢獻、文化傳承、國際合作、產教融合、發展保障等方面,向社會全面展示“中職—高職專科—職教本科”各層次職業教育提高質量的舉措、經驗和成效。報告顯示,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環境更加優化,體系結構更加完善,類型特色更加突出,人才成長通道更加暢通,社會形象逐步提升,職業教育吸引力顯著增強。

學生成才之路寬廣,傳承踐行工匠精神

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報告顯示,2022年職業學校通過中高職貫通等多樣招生拓寬學生成長成才通道。全國高職招生538.98萬人,連續四年超過普通本科招生規模;本科高職招生規模進一步擴大,由上一年的4.14萬人增加到7.63萬人。學生就業質量穩步提升,就業對口度高,職業發展較好,2022屆中職畢業生339.27萬人,總體畢業生去向落實率為94.44%;高職畢業生495.69萬人,總體畢業生去向落實率為91.88%;職業本科學校首批本科畢業生9220人平均就業落實率達87.07%,超出全國本科學校平均水平4.5個百分點。3000余萬名職教學子在校“有學頭”、技能“有練頭”、升學“有渠道”、就業“有質量”。

文化傳承是職業教育的重要功能,職業學校在工匠精神、紅色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報告顯示,職業學校成立工匠學院,開設工匠班,建立技能大師工作室,在入學教育、課堂教學、技能大賽、實習實訓、課外活動等育人環節,引導學生將工匠精神轉化為自覺行動,以“一技之長”筑牢踐行工匠精神的傳承基礎。2018—2022年,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先后4次評選“大國工匠年度人物”,40名大國工匠中有27人畢業于職業學校。

教融合走深走實,服務貢獻成效顯著

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基本辦學模式,是實現教育鏈、產業鏈、供應鏈、人才鏈與價值鏈有機銜接的重要舉措。報告顯示,2022年,職業學校著力推動辦學機制由單一模式轉向多元互動,產教資源由分工合作轉向互融互通,育人模式由同質化培育轉向個性化培養,“雙師”評價由學校單方自評轉向校企雙向認定,助力改革重心由“教育”轉向“產教”,人才培養供給側與產業需求側匹配度進一步提高。高等職業學校開設專業數量對應一、二、三產業比例分別為6.24%、40.84%、52.92%,與國家產業結構比例基本契合;專業服務人口高質量發展,面向“一老一小”民生緊缺領域新增專業布點328個。截至2022年,高等職業學校適應當地產業結構調整需要,建設253個國家級高水平專業群,吸引行業企業投入17.76億元,建設2267個省級高水平專業群,帶動社會其他投資339.7億元,與行業企業形成發展合力。

服務貢獻是職業教育的基本職能,也是影響職業教育社會吸引力和美譽度的關鍵因素。報告顯示,2022年,職業學校利用緊貼產業、遍布城鄉、聚焦一線的獨特優勢,凝聚發展合力,為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就業、民生福祉和生態保護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全國職業學校通過校企共建技術服務平臺等方式,為企業開展技術服務到賬金額達到51.61億元,比2021年增長9.13%。高等職業學校橫向技術服務到款額在1000萬元以上的學校有268所,比2021年增長9.84%,橫向技術服務產生的經濟效益中位數近1000萬元;專利成果轉化數量3300余個,是2021年的2倍;專利成果轉化到款額超1.63億元,是2021年的2.41倍。2022年,高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留在當地就業率平均為43.42%,畢業生到規模以下企業等基層服務占比77.35%,較上一年增長16.14%,職業學校畢業生已成為支撐中小企業集聚發展、產業邁向中高端的重要力量。

發展保障有效落實,國際合作見行見效

發展保障是職業教育提高質量、提升形象的重要基礎。2022年,在各級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下,職業教育發展保障得到有效落實,經費投入持續增加,辦學條件達標工程全面啟動實施,質量保證體系建設深入推進,系列政策部署落實落地。報告顯示,2022年,全國中等職業教育各類經費總投入3238億元,比上年增長9.1%;全國高等職業教育各類經費總投入3392億元,比上年增長10.5%。中等職業學校總體辦學條件得到有效改善,全國層面,師生比、儀器設備總值、生均儀器設備值三項重點監測指標達標率均超過80%;當前全國高等職業學校具有研究生學位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生均圖書等三項重點監測指標達標率已分別達到96.97%、93.94%、81.67%,高等職業學校辦學條件總體有保障。國家數字化戰略行動成效初顯,2022年職教戰線以構建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為抓手,匯聚各類資源556萬條,累計訪問量超30億人次,釋放數字技術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放大、疊加、倍增和溢出效應,數字化成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載體和新方向。

職業教育國際交流合作是助力我國外交戰略的重要路徑,是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2022年,我國發起并成功舉辦首屆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為世界職業教育深化交流合作搭建有效平臺。各地立足新發展格局,持續創新國際交流與合作機制,推動職業教育從“單向引進借鑒”逐漸走向“雙向共建共享”。職業學校在開拓境外辦學品牌、推進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實施本土化師資培訓、助力“走出去”企業參與國際產能合作、輸出中國特色職業教育標準等方面實現新作為,職業教育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為我國職業教育發展提供新的強大動能。報告顯示,2022年,全國高等職業學校在境外開辦學校323所,開辦專業452個,在校生31147人;中外合作辦學專業889個,在校生81563人;專任教師赴境外指導和開展培訓共26.82萬人次;接收境外留學生專業1043個,接收境外留學生人數13119人;開發并被境外采用的課程標準4148個,其中全國“雙高計劃”建設學校開發并被境外采用的課程標準2467個,占比59.47%。(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李丹)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国产精品无码无在线观看|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被多人伦好爽| 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中文字幕 | 久久精品嫩草影院| 日韩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视频一区| 美女bbbb精品视频|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亚洲色精品vr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 |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 国产综合色在线精品| 99久久综合国产精品免费 | 久久棈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 国产精品内射视频免费| 最新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 九九精品99久久久香蕉| 正在播放酒店精品少妇约| 黄大色黄美女精品大毛片|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YW| 久久国产精品99精品国产| 国产亚洲精品a在线无码|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漫画| 亚洲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 午夜在线视频91精品| 8AV国产精品爽爽ⅴa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成人免费网站|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猫咪| 国产精品玖玖玖在线资源|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 亚洲mv国产精品mv日本mv|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综合| 国产偷国产偷精品高清尤物|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日本 | 国产精品午夜久久| 无码国产亚洲日韩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色欲AV永久无码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