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孫軍 通訊員 羅榮 何珊珊)“沒想到勞動實踐課可以和自己所學的專業聯動起來,這不僅可以讓我們體驗勞動的過程,同時還能將專業知識學以致用。”青島理工大學建環233班孫鵬輝說。“五一”國際勞動節,青島理工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開展“清池凈灘,共護碧水藍天”行動,指導學生將理論知識付諸實踐。
為幫助解決校園荷塘因浮萍泛濫而導致水體嚴重富營養化的問題,參加勞動實踐課的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大學生科技創新團隊隊員穿雨靴雨褲,深入荷塘撒絮凝劑、撈枯枝、清浮萍,用實際行動展現青年大學生的環保擔當。值得一提的是,學生在荷塘中撒下的絮凝劑,正是團隊“微藻捕手”自主研發的產品。“我們團隊主攻創新水體微藻治理技術,獨創添加絮凝后氣浮技術,具有快速治理、自行氣浮等創新點。后期將根據研發產品的效果繼續完善,運用多種環保技術手段來幫助治理水污染問題。”團隊指導教師劉琳向學生示范如何撒絮凝劑時說道。
活動結束后,學院化學教研室主任譚偉強將荷塘水質樣本帶往青島理工大學分析測試中心進行檢測。學生在譚偉強的指導下對水質樣本pH值、有機污染物含量等進行檢測,其檢測出的實驗數據為后續對荷塘水質改善方案提供了數據參考,進一步實現了將專業知識在勞動實踐過程中的賦能轉化。
“‘凈灘’不只是一次勞動實踐,更是在‘五一’國際勞動節以環保宣傳員的視角,向大家傳遞保護海洋、保護環境的訊號。”“凈藍”環保志愿者協會會長李棟說。自2017年起,青島理工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環保志愿者協會發起的“凈灘行動”,已累計超過2000名學生志愿者參加,協會成員還利用所學專業知識對海灘、海岸邊、海面漂浮的雜物進行收集清理。
青島理工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隋學智表示,學院始終重視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立足勞動育人核心,構建理論引導、動手實踐為導向的“沉浸式”勞動教育新格局,將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優良品質貫穿勞動教育全過程,通過勞動實踐逐步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新能力,旨在讓學生在勞動中鞏固知識、提升技能、實現自我價值。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