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防范學生欺凌,學校和教師該做些什么?

發布時間:2024-05-27 作者:夏友喜 解立軍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人民教育》

學生欺凌現象,從出現苗頭性問題到演變為欺凌事件,通常是有一個過程的。在這一過程中,學校、教師應該如何做?本文將從欺凌行為的發現、調查與認定、處理全過程為學校與教師梳理最新的可適用的相關法律、法規及權威性指導文件,從而使學校、教師能夠從容應對。

一、欺凌行為的發現

首先,教職工應及早發現學生欺凌,并及時干預、制止、報告學校。

(一)教職工應當關注苗頭性欺凌問題,及時干預

很多欺凌現象在初始階段都有一定的苗頭,尚未造成嚴重后果,被稱為苗頭性欺凌事件。這種苗頭如果不予以關注,及時進行干預而任其發展,就有可能演變為學生欺凌事件。例如,班級有學生被孤立、被排擠就屬于苗頭性欺凌問題;再有,某些特定的學生也有可能成為潛在的欺凌對象,教師要有特別關注的義務。根據《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第22條第1款規定,教職工應當關注因身體條件、家庭背景或者學習成績等可能處于弱勢或者特殊地位的學生,如留守兒童、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身心障礙學生、學習困難學生等,要注意觀察其學習生活狀態,并通過日常觀察和談心談話等了解其同伴關系情況,發現學生存在被孤立、排擠等情形的,應及時干預。干預應以正面教育為主、教育懲戒為輔、家長配合的方法進行。

學生欺凌事件幾乎都是背著教師和家長發生的,相對隱秘,但大多數欺凌事件發生前都有一定的預警信號,因此很多欺凌事件又是可預測的。通過教職工平時觀察、學校巡查和定期專項調查、學生信息安全員、學生欺凌舉報和咨詢平臺等方式或者途徑,都可以發現欺凌線索和苗頭。這就要求學校組織教職工進行培訓,使教職工能夠準確識別、及時干預學生欺凌。(依據教育部等九部門《關于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

(二)教職工發現學生可能存在被欺凌問題的,應當及時報告學校

教師有合理依據證明學生有可能存在被欺凌的情形時,例如學生有明顯的情緒反常、身體損傷等情形的,被稱為有合理根據證明可能存在的欺凌事件,教職工發現這些情形后,應當及時溝通了解情況,及時報告學校。(依據《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第22條第2款)

(三)教職工發現學生實施欺凌行為的,應當及時制止并報告學校

《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第21條,從主體身份、主觀惡性、行為意圖和危害后果四個方面明確界定了學生欺凌這一法律用語的含義,并列舉了五類禁止學生實施的行為,從而把學生欺凌行為與學生間正常嬉戲、惡作劇、一般沖突事件等區別開來。教職工發現了這種行為,可稱為學生欺凌事件,應當及時制止并向學校報告。

需要指出的是,無論苗頭性欺凌,還是有合理根據證明可能存在欺凌的事件,抑或是學生欺凌事件,教職工發現了,實行首問負責制,即屬于本職工作范圍的,應當及時處理;不屬于本職工作范圍或者不能處理的,應當及時報告班主任或學校負責人;必要時可以直接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公安機關報告。但是,教職工不能以并非所任教班級的學生或者不屬于自己工作職責等為由而置之不理。(依據《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第48條)

二、欺凌行為的調查和認定

對情節輕微、不構成違法犯罪的學生欺凌行為,由學校開展調查和認定;對違反治安管理或者涉嫌犯罪等嚴重欺凌行為,學校應當及時報告公安機關,由公安機關依法調查處理;對不同學校學生之間發生的學生欺凌事件,應當在教育行政部門指導下開展聯合調查,進行認定和處理。(依據《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第23條)

(一)對情節輕微的學生欺凌行為,由學校及時開展調查和認定

1.學生欺凌行為的調查

學校接到關于學生欺凌報告后,如教職工發現、學生或者家長向學校舉報等,應當按照學生欺凌事件應急處置預案和處理流程,立即開展調查。根據教育部等十一部門《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要求,原則上學校應在啟動調查處理程序10日內完成調查,根據有關規定處置。學生欺凌事件情況復雜的,經批準程序,可以延長一定期限。經調查,認為可能構成欺凌的,學校應當及時將調查資料提交學生欺凌治理組織認定,并通知相關學生的家長參與。

調查時應當著重注意以下問題:(1)調查人員應當2人以上,且與學生欺凌事件當事人沒有利害關系。必要時學校可以邀請第三方參與調查,以確保調查的公正性和可信度。(2)調查力求準確、全面、客觀地反映事件的各個方面,避免遺漏事實情節而影響判斷,并注意積累第一手資料,把事件發生的始末記錄在案,留作證據。(3)調查過程中,應保護受欺凌學生以及提供信息學生的身心安全,嚴格保護學生隱私,防止泄露有關學生個人及其家庭的信息。(4)必要時依法向社會公布調查結果,積極回應社會公眾關切,避免引發輿情糾紛。

2.學生欺凌行為的認定

學生欺凌認定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應由學生欺凌治理組織作出專業判斷,不能由家長主觀判斷,也不能由教師或者學校領導個人判斷。因此,學校應根據《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第19條規定成立學生欺凌治理組織,負責學生欺凌行為的組織認定、實施矯治等。

認定構成欺凌的,提出處置意見并以書面形式通知學生和家長,并告知不服處置意見的、可在規定的期限內向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申訴請求。(依據教育部等十一部門《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

欺凌行為認定時,要依法保障相關學生家長的知情權和依法合理表達訴求的權利。例如,通知欺凌學生和被欺凌學生的家長參與欺凌行為的認定和處理。讓相關學生家長參與,并不意味著要完全根據學生家長的意見來認定和處置欺凌事件,但是學校要針對相關學生家長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讓相關學生家長了解欺凌事件發生的起因、被欺凌學生受傷害的程度等真實情況,防止學生家長輕信道聽途說的或被加工過的不真實信息,激化矛盾;讓相關學生家長了解學校認定和處置欺凌事件的依據和程序,對被欺凌學生的保護措施及處罰欺凌學生的依據等;應當將所調查的欺凌事件的有關信息適時向相關學生家長公開,但依法不能公開的除外。這樣有利于消解家長的不信任感,以便在各方家長的監督下,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依法對欺凌行為進行認定和處理。

(二)對違反治安管理或者涉嫌犯罪等嚴重欺凌行為,學校應當及時報告公安機關、教育行政部門

在學生欺凌行為調查和認定過程中,如果發現學生欺凌行為嚴重,違反了治安管理或者涉嫌犯罪的,應當及時報告公安機關、教育行政部門,并將先期調查材料一并移送。嚴重欺凌行為的處理,應當以公安機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為主,學校應積極配合相關部門處理。(依據《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第23條第2款)

學生嚴重欺凌行為已涉嫌違法犯罪,學校應當依法履行強制報告職責,而不能基于“家丑不可外揚、維護學校聲譽”的考慮,做“內部消化”處理,組織當事人“私了”。否則,將會導致一些學生欺凌問題得不到及時干預,釀成嚴重后果,還會使有欺凌傾向的學生認為欺凌行為不會受到法律懲罰,甚至更加有恃無恐,而學校則喪失了減少欺凌發生的機會,最終影響學校的整體教育環境。

(三)對不同學校學生之間發生的學生欺凌事件,由相關學校聯合調查

對于不同學校學生之間發生的學生欺凌事件,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制定轄區內學生欺凌事件聯合調查工作規程,以便各學校遵照執行。相關學校應成立聯合調查組,相互配合,開展聯合調查。經調查,如果發現學生欺凌行為嚴重,違反治安管理或者涉嫌犯罪的,應及時報告公安機關。

三、欺凌事件的處理

經調查和認定,學生行為構成欺凌的,學校及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及時處理。學生欺凌事件的處理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依法及時給予被欺凌學生賠償

被欺凌學生的民事賠償問題,應在明確各方責任的基礎上,通過自行協商、人民調解委員會等第三方調解和訴訟等多種方式解決。難于自行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學校和相關學生及監護人可以申請人民調解委員會等第三方進行調解,實現能調盡調。經第三方調解達成賠償調解協議的,學校和相關學生及監護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由人民法院依法裁定調解協議合法有效,以終局性解決糾紛。對不宜調解、學生家長拒絕接受調解或者難以達成一致意見的,學校要積極引導家長通過訴訟依法解決。(依據教育部等五部門《關于完善安全事故處理機制維護學校教育教學秩序的意見》)

學校對欺凌事件負有明確責任的,應積極主動、依法賠償,不得推諉塞責,拖延不辦,但要堅守法律底線,杜絕不顧法律原則的“花錢買平安”。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被欺凌學生患精神疾病,而欺凌學生及家長對所患疾病與欺凌行為是否有因果關系有爭議的,相關學生及家長可以協商或者通過隨機方式選擇有資質的鑒定機構進行司法鑒定。

(二)關愛、幫扶被欺凌學生

被欺凌學生身體或者心理受到傷害的,容易出現憤怒、恐懼、緊張、羞恥等方面的反應。所以學校應當及時安排被欺凌學生接受心理健康輔導,進行幫扶教育,引導他們盡早恢復正常的學習生活。無法在原班級就讀的被欺凌學生,學校要妥善做好班級調整工作。(依據《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第49條第2款)

(三)依法處置欺凌學生

對欺凌學生應依法依規予以必要的處置,“寬容不縱容、關愛又嚴管”。具體說,對欺凌學生的處置可分為以下幾種情形:

1.欺凌學生的行為不構成違法犯罪的情形

未成年欺凌學生的行為情節輕微、不構成違法犯罪的,學校應當加強管理教育;必要時可結合實際情況給予欺凌學生教育懲戒或者紀律處分。(依據《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31條和第33條、《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第9條和第10條)

2.欺凌學生的行為屬于嚴重不良行為的情形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38條規定的嚴重不良行為有兩類:一是有刑法規定、因不滿法定刑事責任年齡不予刑事處罰的行為;二是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前者是指已經構成犯罪,只是因不滿刑事責任年齡而免予刑事處罰,即定罪免刑。可見,有刑法規定、因不滿法定刑事責任年齡不予刑事處罰的行為,屬于犯罪行為。而后者是指違反治安管理等一般違法行為。

對欺凌學生的嚴重不良行為,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采取以下處置措施。

(1)教育性措施

根據《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第23條第1款、《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0條至第45條、《治安管理處罰法》第12條、《刑法》第17條第5款之規定,教育性措施主要包括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法院的責令監護人管教、學校對監護人提出加強管教的要求、公安機關的矯治教育、專門學校的專門教育和專門矯治教育。需要指出的是,欺凌行為如果是嚴重的不良行為,當屬違規違紀情節嚴重或者影響惡劣的情形,有與其他教育性措施配合使用的必要時,學校可根據《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第10條第1款、第2款之規定,給予教育懲戒或者紀律處分。例如,公安機關對欺凌學生采取訓誡的矯治教育措施的,學校在必要時也可以采取停課或者停學的教育懲戒措施。

(2)治安管理處罰(系懲罰性或者稱制裁性措施)

欺凌行為構成違反治安管理、需要予以治安管理處罰的,應當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的相關規定處罰。

欺凌學生違反治安管理,其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或者已滿16周歲不滿18周歲,初次違反治安管理的,公安機關可以依法對其作出行政拘留的處罰決定,但不投送拘留所執行。對欺凌學生依法不予執行行政拘留的,欺凌學生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應當會同其所在學校、家庭等進行幫教。(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21條、公安機關執行《治安管理處罰法》有關問題的解釋)

3.欺凌學生的行為屬于需要判處刑事處罰的情形

欺凌學生的行為已構成犯罪、需要依法判處刑事處罰的,應當依法追究,讓其接受應有的懲罰。根據我國《刑法》第17條規定,欺凌學生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如果實施了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行為,并造成了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的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后果的,當屬于情節惡劣,要依法負刑事責任。我國《刑法》關于低齡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責任年齡的規定,是可以滿足當前我國追訴未成年欺凌學生犯罪需要的。

欺凌學生被判處刑事處罰宣告緩刑的,可以依法暫緩執行。對依法不執行刑事處罰的欺凌學生,由社區矯正機構進行社區矯正。學校應采取有效幫教措施,協助司法機關及有關部門做好幫教工作,在復學等方面不得歧視刑滿釋放和接受社區矯正的學生。(依據《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第57條和第58條)

在這里需著重提及一個問題,即如何理性看待欺凌學生的行為構成違法犯罪但不予行政、刑事處罰和不執行行政、刑事處罰。不予行政、刑事處罰和不執行行政、刑事處罰,此二者的共同點是欺凌學生的行為都已構成犯罪;不同點在于,前者是對欺凌學生免除行政、刑事處罰,后者是對欺凌學生給予行政、刑事處罰,但不予執行。有時,欺凌學生的行為雖然已構成犯罪,但因欺凌學生年齡原因,依法不予行政、刑事處罰或者不執行行政、刑事處罰。對此,部分人存在非理性的認識,認為這是對欺凌學生放任不管,是“縱容違法犯罪”。將未成年欺凌學生投送拘留所、未成年犯管教所,容易交叉感染,也容易形成標簽效應,使之受到排斥或歧視,有的甚至會使其自暴自棄,造成回歸正常學習生活的困難。對未成年欺凌學生依法不執行行政、刑事處罰或者不予行政、刑事處罰,而由公安機關、專門學校、社區矯正機構、學校、監護人等進行相應的教育和矯治,正是考慮到未成年人的長遠健康發展,從有利于其接受教育和矯治出發作出的特殊處理。也只有這些適合未成年人特點的教育和矯治制度,才能有效預防和矯治未成年人犯罪,防范其對社會造成危害。

(四)依法處置欺凌學生的監護人

學校應當對欺凌學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給予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導。(依據《未成年人保護法》第39條第2款)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在工作中發現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放任欺凌學生欺凌他人的,應當予以訓誡,并可以責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導。(依據《未成年人保護法》第118條第2款)

(五)對學校及學校有關負責人和教職工問責

對學校及學校有關負責人和教職工問責,應堅持“盡職免責、失職追責”的原則,即學校及學校有關負責人和教職工對欺凌事件負有責任的,應當依法依規及時處理、嚴肅問責;學校及教職工無責任的,要澄清事實、及時說明,但不得出于學生家長的信訪壓力、媒體或社會輿論壓力等而給予管理者和教職工不恰當的處分或者其他不利處理。

(六)有效應對學生欺凌事件輿情糾紛

很多時候,學生欺凌事件因媒體的傳播成為公眾的熱門話題并持續升溫,會為事件的處理帶來影響。此時,學校不能抱著僥幸心理,怕影響學校形象,采取隱瞞的手段或者用“不清楚”“不知道”等含糊其辭,而應當積極回應,坦誠面對公眾,通過媒體及時發布權威信息,以正面信息引導民意。對出現的虛假信息或者不完整信息,學校要及時采取措施予以澄清。

夏友喜 解立軍 作者單位分別系山東省高密市中小學校長發展研究中心、高密市教科院)

《人民教育》2024年第8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嫩草| 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天影视| 久久这里只精品热免费99|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看| 热99re久久精品2久久久|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电影| 国产精品人人爽人人做我的可爱| 91精品国产91热久久久久福利| 国产精品综合在线| 精品免费视在线观看| 思思re热免费精品视频66| 精品国产爽爽AV| 亚洲午夜精品在线| 黑人粗长大战亚洲女2021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 国产伦子系列麻豆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国产|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精品视频| 国产一区精品视频| 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 国产亚洲精品激情都市| 国产啪精品视频网免费| 亚洲综合精品一二三区在线| 免费观看国产精品|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麻豆 | 国产精品无码AV天天爽播放器| 99久在线精品99re6视频| 人妻少妇精品系列| 1313午夜精品理伦片| 久久成人影院精品777| 国产精品黄页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久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久久99热66这里只有精品一|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99精品一久久久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三精品久久久无广告| 亚洲youwu永久无码精品| 久久国产三级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高清一区二区|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