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北京一零一中學:以書院制為依托實施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發布時間:2024-07-18 作者:熊永昌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人民教育》

創新人才培養是一個復雜、系統的過程,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所承擔的人才培養任務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兩者共同構成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體系。基礎教育階段激發和塑造學生的創新潛能具有重要意義,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中起著重要的啟蒙和奠基作用。因此,抓住基礎教育這一關鍵時期進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加強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的銜接和貫通,對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具有重大意義。

“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全面發展”是北京一零一中學(簡稱“一零一中”)一以貫之的辦學傳統。學校構建“五育并舉”的育人體系,在上好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基礎上,開設100多門校本課程,面向所有學生開放,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選課需求。在關注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學校設立英才學院,聯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高端實驗室和特色實驗班,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和個性化學習方案,探索和實施基礎教育階段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一、深入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機制

英才學院通過“向上對接”獲得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的教育資源,從課程、組織、教學、評價等多個方面針對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進行改革和實踐。通過與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合作建立多領域的高端實驗室,開設拔尖創新課程,指導學生進行科技創新探索和實踐,通過混齡、跨學段、跨校區、線上線下相結合、項目式學習等靈活多樣的方式,深度開發學生潛能,高水平因材施教,深入挖掘學生的興趣與特長,使具有創新潛質的學生在自己感興趣和擅長的領域得到長足發展。

英才學院由一知書院、學森書院、圓明書院和六韜書院等四大書院構成,每個書院都有各自的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不同領域的實驗室分屬不同的書院,每個實驗室開設一門書院課。不同領域的書院課關注學生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的培育,在大學與中學的深度合作中將各學段有機銜接,設計具有系統性、連續性的大中小貫通課程,為學生的完整發展、和諧發展、自由發展賦能,讓有天賦、有志趣、有潛力的學生脫穎而出,并得到更加適切的教育。

二、以書院制開展分類教育,實現個性化培養

英才學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依托書院制,按照學生的興趣、能力和專業特長等對學生分類,進行針對性的培養,開展個性化教育。

一知書院以培養基礎學科拔尖人才為目標,主要開設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五大學科競賽課程及大學先修課程。通過建立學科俱樂部、科學實驗室、“請進來”“走出去”和“動起來”等五種課程形式,為學生搭建拓寬知識、激發興趣和培養能力的平臺,為高校基礎學科人才培養打下基礎。

學森書院以科技項目為載體,以創新課程為核心,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學森書院所有實驗室均采用大中小一體化的人才貫通培養模式,將小學、中學、大學的培養目標、教學內容、評價系統有機銜接,打破傳統固有的教學時間和周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實行動態化、個性化貫通課程培養。

圓明書院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審美情趣為目標,開設語文、歷史、哲學、藝術等人文領域的融合課程,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提高其感知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六韜書院以培養政治、軍事、經濟領域人才為目標,圍繞政治、經濟、軍事、倫理、社會責任和多元文化理解等內容開設課程,使學生具有全球化視野、國際戰略眼光,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領導實踐力。

三、聚合育人資源的高端實驗室

一零一中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20余個高端實驗室,按照領域不同分別隸屬一知書院、學森書院、圓明書院和六韜書院。一知書院包含物理科學實驗室、數學科學實驗室、信息學實踐基地等。學森書院包含清華腦科學認知實驗室、北大蔡元培心理實驗室、中科院芯片與計算思維實驗室、北理工先進智能車輛實踐基地、小米智能家居實踐基地等。圓明書院包含北大儒行社、北大博雅語文實踐基地、同濟建筑藝術實驗室等。六韜書院包含未來戰爭構想實驗室、數智孿生實驗室、模擬政協實踐活動基地等。

一知書院的物理科學實驗課程得到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的支持,包括物理競賽課程和大學先修課程。物理競賽課程分“強基課”和“競賽課”兩個層次,大學先修課程包括與北京大學合開的《演示物理》實驗課等。目前,大學先修課程不限于高中生參與,很多初中學生也參與學習,與大學教授面對面進行交流和討論,極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讓學生站在更高的視角俯瞰整個物理學科的結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學森書院的人工智能實驗室是學校與北京大學前沿計算研究中心、騰訊公司合作建立的,以人工智能思維方式的轉變、技術運用能力的提高、創新創造能力的提升為培養目標,為學生提供系統化、符合其認知發展規律的人工智能教育。實驗室課程按照難度分為啟蒙類課程、基礎類課程、提高類課程和挑戰類課程等四個類別。其中,啟蒙類課程與基礎類課程主要面向初中學生和編程能力較好的小學生,幫助他們從零基礎開始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體驗人工智能的應用,具有普及性。提高類課程與挑戰類課程主要面向高中學生,以及計算機能力較好的初中學生,尤其是具有創新潛質的高中生。通過人工智能領域的項目深度理解人工智能原理,在北京大學前沿計算中心王亦洲、王威、董豪、鐘方威等導師的指導下,學生能夠快速、準確、深入了解人工智能的核心與全貌,在計算機視覺、認知推理、自然語言處理、壓縮音樂復原等領域開展深入研究,通過一流的實驗設備與環境為學生搭建更高層次的學術交流和成果展示平臺。此外,騰訊公司高校合作部為學生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先進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的項目式實踐課程。近年來,人工智能實驗室培養了一批人工智能領域的青少年拔尖創新人才,每年都有學生在丘成桐中學科學獎(計算機方向)獲得佳績,實驗室為具有AI領域創新潛質的學生打開了通向人工智能學習和研究的大門。

圓明書院的儒行社是學校與北京大學合作建立的人文實踐基地,儒行社將大學與中學人文類課程深度融合,帶領學生貫通經、史、子、集,打通語文、歷史、政治、哲學、書法、藝術等多門學科,實現人文、社科、藝術等學科聯動,初中生與高中生混齡學習,培養學生的國學素養。儒行社的課程包括經典國學課程、藝術文化體驗課程,邀請北京大學師生與學校師生通過讀書會、話題討論等形式一起進入經典、思考經典、通貫人文。儒行社的課程不僅注重知識的傳授,還強調實踐和體驗,鼓勵學生參與相關文化實踐活動,如誦讀經典、書法展示、傳統節日慶祝等,增強學生對國學的感知和理解,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提升國學素質,為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奠定基礎。

六韜書院的未來戰爭構想實驗室是學校與軍事科學院戰爭研究院合作建立的,實驗室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學生對軍事戰略的基本理解,增強學生的戰略思維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和國防意識。未來戰爭構想實驗室課程由軍事課程、國防教育課程和賽事指導課程組成。軍事課程包括“虛擬戰場體驗”“智能沙盤實踐”和“AI智能機器人”三門課,通過桌面模擬游戲或計算機模擬軟件進行戰略模擬,讓學生運用戰略思維進行決策和規劃。國防教育課程分為國防安全、軍事科學兩個方面,定期組織學生參觀軍事博物館或軍事基地,普及國防知識,分析現代戰爭的特點和趨勢,介紹重要軍事歷史事件和戰略理論的發展,講解地理環境對軍事戰略的影響,探討現代科技在軍事領域的應用和軍事創新等。賽事指導課程主要針對校內外戰略規劃類競賽開設,包括“兵棋推演”“智能無人車”等。

四、聚焦人才培養的創新實驗班

作為北京市青少年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學校與多所大學建立了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戰略合作,開設了多所大學的創新實驗班,如“清華大學創新實驗班”“丘成桐少年班”“國科大實驗班”“北理工強基班”等,由本校教師及大學教師共同擔任實驗班的班主任,針對學生開設大中貫通的科技領域課程,讓學生在中學階段了解大學的科研項目與課程內容,實現大中學段的貫通培養。

2022年,“北理工強基實驗班”成立,在北京理工大學胡偉東教授、楊毅教授、趙振峰教授等團隊的帶領下,開設了六門前沿科技領域課程,包括遙感科學與技術課程、機器人工程課程、先進智能車輛原理與構造課程、無人機課程、人工智能項目實踐、智能制造創新課程等。通過分領域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與工程思維能力,通過項目實踐與研究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2023年“丘成桐少年班”成立,聚焦數學、物理基礎學科的拔尖人才培養,主要面向“崇尚科學,身心健康,成績優秀,具有突出數學、物理潛質和特長并有志于終身從事科學研究”的拔尖中學生,整合大學和中學的優勢資源,開發了全學科融合、全學段貫通的大課程體系,重新組合教學內容、重新規劃教學時長,為更多具有數學、物理潛質的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和發展機會。

五、“年級+書院”雙維度培養管理模式

英才學院采用“年級+書院”協同育人的雙維度培養管理模式。年級制是按照年級分組進行教學和管理,強調標準化和統一性,書院制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個性化教育的模式,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供更加靈活的學習環境和資源。將年級制的統一性與書院制的個性化結合起來,保證學生在遵循年級制教學計劃的同時,參與到書院的個性化培養中,發揮兩種教育管理模式的優勢,為學生提供更加全面、個性化和富有創新性的學習環境。也就是說,學校的每一個學生同時具有雙重身份,即行政班學生和英才學院學員,行政班的身份是保證學生在高考的賽道里學習,而英才學院的身份是為學生開辟新的賽道,參與到更前沿更高端的領域的學習,開拓視野,提升創新能力。

目前,一零一中教育集團校共有18個校區,學生總數過萬人,覆蓋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各個學段。依托優質課程資源與個性化學習平臺,集團校所有校區有學科潛能和創新潛質的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大中小貫通的課程與項目中來。

總之,北京一零一中學在基礎教育階段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探索中,致力于創造一個包容和寬松的環境,通過縱向打通學段,橫向融通學科,變革管理機制,重建組織形態,重構課程體系,再造學習空間,為每一個學生配置最合適的教育資源,幫助學生實現自我潛能的最大化。這是每一所學校應當承擔的責任,也是共同追求的教育理想。

本文系2023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一般項目“基于大、中深度合作的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培養路徑研究”(項目編號:BHA23011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熊永昌 作者系北京一零一中學黨委書記、校長,北京市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

《人民教育》2024年第12期,原題為《以書院制為依托實施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北京一零一中學的探索與實踐》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 精品91自产拍在线观看二区| 精品国产麻豆免费人成网站| 国产精品美女午夜爽爽爽免费|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国产精品露脸国语对白河北|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网站| 国产精品H片在线播放| 高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区| 日韩一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 久久精品免看国产| 国产玖玖玖九九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99热在线只有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在线精品|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手青青机版|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视频| 久久精品嫩草影院| 久久久人妻精品无码一区| 四虎国产精品成人| 日韩在线视精品在亚洲| 国内精品自线在拍2020不卡| 67194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一国产精品| 成人无码精品1区2区3区免费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午夜成人版|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完整版 | 九九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 99热在线只有精品|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 |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三级| 国产AV一区二区精品凹凸|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花野真一| 91一区二区在线观看精品| 91精品国产免费|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