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龔萍 施劍松)日前,首屆區域教育生態建設與創新人才培養交流會暨讀懂新時代青少年成長與發展項目總結大會在北京舉辦。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席、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會長、教育部原副部長劉利民,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楊銀付,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陳如平等專家學者以及來自北京、上海等多地的教育管理者和一線教育工作者參加。
開幕式上,劉利民強調教育生態建設對于國家繁榮、民族振興的重要性,創新人才的成長與培養需要良好的教育生態,他指出,教育生態建設關乎孩子成長、家庭幸福,應借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倡導的教育理念,共創一個和諧共生、健康向上、充滿活力的現代化教育生態系統。
楊銀付闡述了構建優質教育生態對于教育強國建設的意義。他倡導樹立科學教育評價體系,推進公平優質的基礎教育體系建設,促進學校、家庭與社會共育英才。
在主旨報告環節,李君如以“區域教育生態建設”為題,提出了三點思考:我們為什么要教育?怎么辦教育?怎樣建設一個能夠讓創新人才脫穎而出的教育生態?他強調生態建設對于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呼吁優化教育環境,面向未來,創新地解決當前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陳如平圍繞“教育強國建設中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策略”展開論述,指出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路徑在于:堅定不移地貫徹教育強國理念,不斷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布局,重視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總結推廣成功經驗,持續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北京四中原校長劉長銘做了題為“有好的‘教育生態’才有好的教育”的主旨報告。劉長銘用案例展示了“好”的教育樣態:師生之間有存在感、歸屬感和成就感。教育要順應學生的天性,尊重個性;學校應關注學生的精神健康,培養他們適應未來復雜社會環境的能力。
在主旨報告環節,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研究所所長王烽、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區域教育研究所所長安雪慧、北京市朝陽區委教育工委原副書記、督導室主任王世元分別就教育機制體制建設、區域優質教育生態指標體系構建、課堂生態建設等主題做了精彩分享,引發與會者的思考與討論。
在本次會議中,由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與北京讀懂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基金會共同發起的“讀懂新時代青少年成長與發展公益項目”作為提升青少年健康素養,厚植教育生態沃土的成功實踐案例,與參會校長代表和教師代表分享了學校生態變化的可行路徑與有效方法,并發布了系列成果。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