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通訊員 莫蓉 記者 陽錫葉)“12恥上2到3,16周末臍恥間,24、20上下1,晚妊臍上3橫指……”近日,在益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護理學院助產專業的實訓課堂,當年近八旬的陳香蓮老師念起口訣,一旁已經畢業38年的學生們隨即應聲和了起來。
在這一刻,時間仿佛穿越到了40年前。
1983年,38位青春洋溢的姑娘,相聚在益陽醫專(原益陽衛校)助產5班,成為了陳香蓮的“孩子”。畢業后,38人除3人中途轉崗,其他均耕耘在臨床一線,逐漸成長為單位婦產科的骨干力量,獲得各自專業領域的高級職稱。
畢業38年后,這群“孩子”又從五湖四海回到益陽,看望母校和她們的“陳媽媽”。
在學校的精心安排下,校友們走進了護理學院助產專業的教學課堂。彼時,在嶄新的康養大樓里,2023級護理15、16班的孩子們正在學習助產知識。實訓室里,仿真教具模型形象生動,各種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一應俱全。“沒想到現在教學條件這么好!”在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的任職的校友鄢鳳仙連連感嘆。
回到熟悉的課堂,退休20年的陳香蓮老師不由走上了講臺,一邊利用輔助教具比畫著,一邊跟學生講述如何通過四步觸診法判斷胎兒的大小和羊水量。“在孕婦做檢查時,一定要面帶微笑,動作輕柔,就像對待你們自己的姐姐一樣……”陳老師細心囑咐道。相差整整40屆的學姐和學妹,緊緊圍在陳老師兩邊,聆聽諄諄教誨。
得知客人四十年前也曾是這個專業的學生,現在有的是單位的婦產科主任,有的是管理研究生教學的負責人,23級的小姑娘們歡呼雀躍,一口一個“學姐”,親昵地叫著。“現在學習條件這么好,把專業基礎打牢,你們一定會有更好的未來。”看著洋溢著青春氣息的小學妹,校友們仿佛看到了當年的自己,紛紛送上祝福。
益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前身為益陽衛校,至今已有74年辦學史,2007年升格為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專科學校。近年來,學校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康養大樓、產教融合中心、李時珍山體公園等項目先后落成,辦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2022年,學校臨床醫學、藥學、護理三大專業群全部入選湖南省楚怡高水平高職專業群建設單位A檔。學校與湘南學院合作本科辦學入選省教育廳“楚怡工匠計劃”試點名單,2024年9月,學校迎來首個本科班學生。
陳香蓮為學生現場授課。學校供圖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