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任朝霞)11月23日,2024新質生產力論壇在上海財經大學科技園舉行,來自全國各高校的專家學者、師生代表等近百人匯聚一堂,共同研討新質生產力的理論與實踐。
主旨發言環節,南京大學原黨委書記洪銀興在題為“準確把握新質生產力的科學內涵”的發言中指出,新質生產力最重要的應用就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要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超前部署和培育未來產業。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提出,可以從四個方面實現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一是加強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二是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三是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四是形成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石謙認為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找準方向和路徑,創新生產要素配置方式,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他還以AI、智能網聯汽車、航天發展等案例生動說明了科學研究的新范式以及新質生產力要素配置的重大變革。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聯席會議聯席辦副主任賈占鋒結合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的創新實踐,強調要因地制宜探索和形成G60新質生產力,更好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圓桌論壇環節,與會專家就新質生產力理論前沿和實踐動態展開深入探討。
論壇現場,劉元春組織策劃并主編的《通往復興之路:新質生產力理論前沿》正式發布,該書分為“理論溯源”“路徑實現”“生產關系”“區域實踐”四大篇章,收錄了上財專家學者關于新質生產力理論與實踐的研究成果,涵蓋新質生產力基礎理論研究和實踐案例、歷史演變與未來趨勢等。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