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洋芋花開“豐”景來——記甘肅農業大學馬鈴薯遺傳改良與新品種選育團隊

發布時間:2024-11-27 作者:尹曉軍 張馨正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深秋時節,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發放鎮下沙子村基地熱鬧非凡,機器轟鳴聲中,經過采挖、分揀、搬運……一個個光滑飽滿的馬鈴薯翻滾而出,順著農機履帶滑入編織袋,空氣中彌漫著泥土與馬鈴薯交織的清香……

這是今年甘農薯7號的測產現場,平均畝產達到5812.51公斤,刷新了該品種的歷史產量紀錄,現場一片歡呼聲。甘農薯7號是甘肅農業大學馬鈴薯遺傳改良與新品種選育團隊選育的優質薯條及全粉加工型品種,目前已在全國12個主要馬鈴薯產區推廣,累計種植面積超過43萬畝。

“站在地里,才感到最踏實”

馬鈴薯作為全球第四大糧食作物,在保障糧食安全和推動農業經濟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國主栽馬鈴薯品種大多依賴國外引進,選育出適應性強、具有競爭力的新品種面臨諸多挑戰。

在這樣的背景下,甘肅農業大學省部共建干旱生境作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教授張峰,數十年如一日,帶領馬鈴薯遺傳改良與新品種選育團隊投身于加工型馬鈴薯品種的篩選中。

“對于‘洋芋’育種工作而言,一個長久穩定的試驗站至關重要。”張峰介紹,14年前,他們就在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鹿鳴村建立了第一個育種試驗站——鹿鳴馬鈴薯育種試驗站,在40畝試驗田和2個雜交溫室中,每年種植著超過4000份種質資源和10000份無性系材料。

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張峰帶領團隊從歐洲、北美和國際馬鈴薯中心引進。馬鈴薯育種周期長,從試驗站建立伊始,張峰和團隊只要有時間就會待在試驗田里,觀察記錄各個材料的田間表型,從中選擇優異材料,然后埋頭在基地做著雜交試驗。

“對每個材料的株型、熟性、產量和抗病性等情況,團隊成員們了然于胸,他們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般呵護著小幼苗。”張峰說,馬鈴薯普通栽培種有四套基因組,遺傳背景復雜,雜交后代選擇難度大,穩定性很低。因此,難以育出突破性新品種,育種周期常以十年為單位。

但是張峰和團隊卻知難而上,樂此不疲,整日都與馬鈴薯相伴,“我只有站在地里的時候,才感到最踏實。因為農業科學本身就是實踐科學,所以我們必須到田間地頭,才能了解農民在想什么、農業最需要什么”。

后來,包括甘農薯7號在內的多個“甘農薯”系列馬鈴薯新品種的篩選鑒定、評比等試驗工作,大部分都是在鹿鳴馬鈴薯育種試驗站完成。

“轉變思路,用數據說話”

推廣馬鈴薯新品種的過程是充滿挑戰的。

起初,由于團隊缺乏品種推廣的經驗,“甘農薯”系列也尚未形成品牌影響力,為有效宣傳推廣,團隊經常深入一線,每年為種植戶提供免費試種的種薯。推廣的前幾年,團隊屢次遇到挫折,部分成員對品種的推廣前景產生懷疑,甚至產生了放棄的想法。

“我們可以轉變思路,用數據說話,讓種植戶相信我們。”余斌是重點實驗室的教師,也是團隊成員,他說:“我們開始積極參與政府組織的品種測試,從廣東到內蒙古,從黑龍江到新疆,努力讓這一品種進入更多潛在用戶的視野。”

憑借優異的加工品質,這個新品種極大地激發了種植戶的熱情。目前,甘農薯7號已在全國12個主要馬鈴薯產區推廣,累計種植面積超過43萬畝;授權種薯生產企業增至9家,累計授權費用已超過300萬元。

2021年,河西馬鈴薯試驗站在張掖市山丹縣正式建成,成為河西地區首個獨立開展馬鈴薯育種和栽培技術研究的專業試驗站,不僅填補了區域內專業性試驗站的空白,還通過系統化的品種選育和技術推廣,進一步提升了河西地區乃至整個西北區域馬鈴薯產業的競爭力。

“甘農薯7號干物質含量25%—28%,還原糖含量0.02%—0.06%,低溫貯藏6個月還原糖含量低于0.20%。通俗來講,這個品種非常適合炸片加工。”余斌看著桌上金燦燦的薯片,臉上難掩驕傲與自豪。

今年,涼州區“種植大戶”孟志強種植了502畝的甘農薯7號,畝產均達到5.8噸以上,令他信心倍增,“沒有讓我失望,我們目前已經和達利園順利簽了訂單”。

“耐得住寂寞,還要有情懷”

歷經十幾年的不懈努力,甘肅農業大學馬鈴薯遺傳改良與新品種選育團隊已累計選育馬鈴薯新品種10個,在全國馬鈴薯主產區設置了10個新品種示范推廣基地。該團隊也榮獲甘肅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4項,中華農業科技三等獎1項。

“馬鈴薯育種工作很辛苦,不僅需要堅持,要耐得住寂寞,還要有情懷。很感謝團隊的每一位成員,我們所取得的成績離不開每一個人的付出。”張峰說。

張峰和團隊高度重視人才培養,每年都會帶研究生參加全國馬鈴薯大會,深入了解馬鈴薯育種、栽培和加工領域的前沿技術,掌握國內外馬鈴薯產業的發展動態。在品種推廣的實踐中,有意安排研究生進行馬鈴薯種植與栽培相關的匯報,讓他們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提升技能。

“張老師經常會帶我們一起參與到田間布置、試驗材料種植等工作中,他一邊拿著播種器種植試驗材料,一邊為我們講解書本上我們還沒理解的問題。”袁劍龍既是張峰的博士研究生,也是團隊的骨干成員。

張峰深知,除了讓更多更優質的馬鈴薯走上人們的餐桌,育種工作還事關國家糧食產業安全。他鼓勵支持研究生學習新實驗方法,不遺余力地創造學習機會,接觸并掌握先進技術。同時,根據每位研究生的能力和興趣,量身定制研究方向,助力他們在學術和實踐中取得進步。

“一個馬鈴薯品種的育成,就像一個新生兒呱呱墜地,過程中充滿了艱辛和喜悅。我見證了從甘農薯7號到今年完成登記的甘農薯18號,也見證了團隊所付出的艱辛。”袁劍龍說,團隊對育種工作的嚴謹態度和熱情深深激勵著他,畢業后打算手握“接力棒”,繼續從事馬鈴薯育種工作。

唯有熱愛,才能步履不停。前不久,依托河西馬鈴薯試驗站的“甘肅山丹馬鈴薯小院”正式揭牌,甘肅農業大學馬鈴薯遺傳改良與新品種選育團隊“致富薯”的夢想正一步步變成現實。(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尹曉軍 通訊員 張馨正)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久久se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精品|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本中文| 97久久超碰国产精品旧版| 亚洲精品资源在线| 伊人久久精品线影院| 久9热免费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色午夜视频免费看| 日韩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一色屋成人免费精品网站|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人妖| 亚洲制服丝袜精品久久| 亚洲AV无码乱码麻豆精品国产| 91大神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2020国产精品视频| 久久久久久精品免费看SSS| 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精品|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蜜臀91精品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 久久免费视频精品|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2020观看福利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无码AV永久免费网| 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久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亚洲午夜|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 亚洲人成亚洲精品| 五月天婷婷精品视频| 久久久g0g0午夜无码精品| 尤物国产精品福利三区 |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一区| 色婷婷精品大在线视频| 日本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一区| 亚洲AV永久纯肉无码精品动漫| 99re5在线精品视频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