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余闖)近日,2024年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示范培訓計劃(簡稱“語培計劃”)青壯年勞動者、基層干部“普通話+職業技能”總結交流會在北京舉辦。會議由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指導,教育部職業教育發展中心主辦,旨在全面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促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助力鄉村振興。
教育部語用司宣傳推廣與教育處副處長庹迎香表示,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強調要以語言相通促進心靈相通、命運相通。開展民族地區青壯年勞動力“普通話+職業技能”培訓,旨在幫助青壯年提升普通話水平和職業技能,為他們更好地就業、參與社會生活提供有利條件。今后,培訓要進一步擴大覆蓋面,提升質效,增強吸引力,讓更多青壯年勞動力受益。
教育部職業教育發展中心副主任黃輝表示,受教育部語用司委托,中心圓滿完成了2024年青壯年勞動者“普通話+職業技能”示范性培訓項目,覆蓋四川、西藏、吉林、甘肅和云南等5個西部和邊疆省份的8個市州、30多個縣區,學員有致富帶頭人、育嬰師、茶藝師、養老護理員、畜牧養殖人員和基層干部等,共計700余人。中心結合五省區產業發展特色和青壯年勞動者實際需求,制定“三融入”培訓課程體系,即普通話融入地方特色產業、融入農民生活技能、融入現代信息技術,有效滿足了各地學員培訓需求和職業發展需要;設計靈活實際教學方式,包括常規教學、展示指導、“做中學”和“做中說”,鼓勵學員用普通話推介自己制作的手工藝產品或本地特色景點等,學員們反映學得有樂趣、學完有用處,總體上達到了示范性培訓預期效果,為推廣普通話、促進技能提升、助力鄉村振興作出了積極貢獻。
會上,作為項目協辦單位,四川省涼山農業學校、甘肅省慶陽職業技術學院、甘肅省臨夏現代職業學院、甘肅省武威職業學院、云南省麗江職業技術學院、吉林省延邊職業技術學院、西藏職業技術學院等職業學校代表作了交流發言,就培訓目標定位、培訓課程設計、培訓對象選擇、培訓場景創設和效果影響等方面,進行了介紹和展示,并深入研討2025年培訓工作方案和策略。
自2022年以來,受教育部語用司委托,教育部職業教育發展中心聯合地方職業學校開展青壯年勞動者、基層干部“普通話+職業技能”培訓項目。中心通過組織開展需求調研,對當地經濟產業情況、人口素質基本情況及青壯年勞動者基本現狀進行分析,研制“一地一案”實施方案,構建“三融入”課程體系,創設“部省縣校”四級聯動組織實施機制,培訓取得了良好成效。3年來,項目從1個省份擴大到5個省份,從3個班次拓展為14個班次,累計培訓學員1311人次。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