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自全國69所高職院校的領導干部在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進行為期45天的進修學習,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圍繞加強構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聚焦高職院校服務地方經濟和國家發展戰略主題,積極開展結構化研討、學員論壇等活動,共同探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破題之策和乘勢之舉。
產教融合,助力高質量發展
職業教育作為與產業對接最為緊密的教育類型,對于促進產教融合責無旁貸。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史運濤介紹,學校積極響應“產教融合高質量、辦學能力高水平”的要求,通過發揮產教城融合特色,對標北京市高精尖產業結構及特大城市運行與治理需求,“學校聚焦中關村科技園區和北部信息研發產業帶,精心布局高端智能制造、北斗導航與地理測繪、人工智能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特大城市建設與安全韌性等專業領域。”史運濤說。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基本辦學模式,是職業教育最突出的辦學優勢,是辦好職業教育的關鍵所在。”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劉賢鋒分享了學校融入產教城一體化發展的實踐路徑,即主動服務江蘇先進制造業基地、常州智造名城和新能源之都建設,構建“產教園+工作站”“產業學院+園區基地”“聯合體+共同體”的產教城融合發展新格局。
面對數智技術的沖擊,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劉光輝認為,學校可以通過數字賦能和產教協同,建設一系列優質的數字教學資源,為師生提供豐富的學習和實踐平臺。
校企攜手,培育高技能人才
深化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培養適應產業發展需求的高素質人才的必由之路。在煙臺汽車工程職業學院黨委書記秦桂建看來,職業教育要牢牢把握“教”和“產”兩個關鍵,既要注重加強自身內涵建設,更應關注產業的演進變化。他介紹,煙臺汽車工程職業學院作為一所“政行企校,多元互動”的集團化辦學鮮明特色的學校,將認真貫徹落實雙主題育人,緊扣汽車產業鏈特色,始終堅持技術引領、并跑產業,深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為技能型社會建設輸送更多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職業院校應緊密圍繞地方經濟發展和產業布局,調整專業設置和課程內容;校企雙方應深度實施訂單定向培養,緊盯產業崗位特性與需求,共同研發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標準,共同培育教學資源和成果,以及共育教學團隊和‘雙師’團隊,共同承擔起育人的責任,實現校企雙主體育人的目標,為學生高質量就業奠定堅實的基礎。”黑龍江護理高等專科學校紀委書記于新宇說,學校始終把“加強專業內涵建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實現學生全面發展”放在突出位置,致力于為國家培養和輸送衛生健康技術技能人才。
躬耕教壇,厚植教育家精神
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副校長郝勇認為,職業院校領導學習踐行教育家精神應當從多個維度出發,全面提升職業院校的辦學質量和教育水平。要實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學校要以深化教師評價體系改革為重點,將教育家精神融入師德師風建設,推動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和優化,構建讓教師潛心育人的評價體系,用實際行動回答好人民群眾的新期待。
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申劍飛表示,要深化對教育家精神的理解與認同,爭當教育家精神的積極傳播者和勇毅踐行者。“當前,媒體融合實踐已進入深水區,作為傳媒屬性鮮明的高職院校要高擎教育家精神旗幟,緊跟時代步伐、緊追時代要求,不斷提升新時代創意型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申劍飛說。(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本報記者 鄭翅)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