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湖南省益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以下簡稱“益陽醫專”)附屬醫院全科醫學科病房里,劉英飛身著白大褂,穿梭于病房之間,耐心詢問病人的康復情況,細致入微的關懷贏得了病人和家屬的好評。
這位既是科室負責人,又兼任學校教學任務的醫學博士,是益陽醫專高層次人才引進戰略中的一顆新星。2024年,學校高層次人才引進與培養取得歷史性突破,引進4名醫學博士,2名教職工順利完成博士學業,為學校的教育、醫療和科研事業注入全新的活力。
劉英飛的丈夫賀旭,是益陽醫專第一位獲得博士學位的在職教師,現任基礎醫學院院長。2012年,夫妻倆碩士研究生畢業后,雙雙入職益陽醫專。賀旭擔任教學工作,劉英飛則在附屬醫院從事臨床工作。
“這里有成長的平臺、成才的舞臺。”賀旭說。他的履歷表清晰地印證了這一點:2015年博士畢業后至今,賀旭從一名普通教師晉升為大學教授、學院院長,獲得湖南省楚怡教學名師、全省“十四五”中醫藥骨干人才培養對象,益陽市高層次人才入選對象等多項殊榮。
2024年9月,完成博士學業的劉英飛和丈夫做了同樣的選擇,婉拒其他單位的“橄欖枝”,堅定地選擇“回家”。
與前些年人才引不進、留不住的尷尬局面相比,如今的人才聚集現象在益陽醫專顯得尤為珍貴。
“有一年,學校一位教師在取得博士文憑后,不惜毀約,也要遠赴廣東發展。還有幾位年輕博士也被省外高校看上。”學校黨委委員、組織人事處處長王偉俊回憶。2020年,學校出臺《高層次人才引進培養激勵暫行辦法》,明確引進有學歷學位的醫衛類或緊缺類專業博士,提供安家費50萬元,科研啟動經費30萬元。2024年,學校又根據形勢變化,修訂《高層次人才引進管理辦法》,根據專業緊缺程度和科研能力等,將高層次人才分成6個類別,實現因材施策,精準識才、引才,安家費最高提標到80萬元;同時,學校出臺《教職工攻讀研究生學歷學位管理辦法》,鼓勵大家提升學歷學位。
如果說真金白銀的引才育才機制幫益陽醫專留住了人才,那么“讓想干事能干事的人干成事”的氛圍,更是激發人才活力、推動事業發展的關鍵所在。
神經生物學博士黃伏連是“科研達人”,學校把她從繁雜的行政事務中解放出來,讓她專注于實驗和教學,心無旁騖搞科研;方劑學博士唐敏熱衷于中藥材產業發展,學校成立安化多花黃精加工技術及其產品開發重點實驗室,為博士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搭建平臺;臨床醫學博士莫穎莉思維新銳,敢闖敢試,她被任命為最大學院的“掌門人”,為護理學院創新發展謀篇劃局;中南大學腫瘤學博士后鄒自征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多個在研項目,學校為他負責的“腫瘤新藥發現”校級重點實驗室安排2名科研助理,協助開展相關工作……近年來,學校還屢次修訂《科研獎勵性績效管理辦法》,鼓勵大家做科研、出成果,有的博士僅這項獎勵一年就能拿到10萬元。今年9月,學校投入1300余萬元建成的科研中心投入使用,成為博士們共用共享的科研平臺。
如今,益陽醫專已有15名博士在各個崗位上發光發熱,又有5名“準博士”踏上新的征程。(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通訊員 莫蓉 記者 陽錫葉)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