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寧波市北侖區岷山學校體育館內熱鬧非凡,該校的學生講解員們正在中國港口博物館專職講解員的指導下向師生分享水下考古故事。原來,中國港口博物館將“水下24米——‘小白礁I號的故事’”微展覽搬進了校園。這是北侖區岷山學校建設“文博+教育”教聯體,推動館校協同育人的積極探索。
在寧波市北侖區教育局、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的支持和幫助下,岷山學校主動對接中國港口博物館、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等文博單位,共建“文博+教育”教聯體,建立起資源共享、工作協同機制。
除了將微展覽搬進校園,中國港口博物館還與學校師生共讀科普書籍,開展研學活動,邀請水下考古專家為師生作科普講座。在中國港口博物館的協助下,岷山學校于2023年開設了“海濡之地”館校合作課程,由館方提供教學大綱體系,采取項目化學習形式,讓學生深入學習,進行專題探究。課程一經推出后,就被學生“秒殺”。該校六年級4班胡啟航搶到了名額,一年多來,他已先后進行了“古船與航線的秘密”“神奇海貝”“水下考古”等專題學習。
2024年7月,在國際博物館日來臨之際,恰逢我國第三艘航母“福建號”海試,該校課程指導教師何偉安排了“船舶與航線”小專題,把航母模型請進教室,指導學生學習各種航海繩結,并前往舟山、北侖大榭等地探訪“綠眉毛”船和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滿足孩子們多樣化的學習需求,讓他們充分感受到了博物館課程帶來的魅力。
在2024年的博物館進校園活動中,岷山學校學生以文創設計喚醒“文物”。結合“水下24米——‘小白礁I號的故事’”微展覽,該校將學生的奇思妙想進行了創意轉化,制作成文創印章、創意書簽……在校園里刮起了一陣博物館文創風。與此同時,該校還安排高年級學長學姐進入低年級班級,為學弟學妹們講述印章里的文物故事,上了一堂生動的朋輩思政課。
此外,岷山學校還將“文博+教育”教聯體啟動儀式巧妙地與學校藝術節活動融合。在該校美術老師的指導下,圍繞“小白礁I號”水下考古、海上絲綢之路的相關主題,《深海沉船——“小白礁I號”丙烯畫》《水下循跡——青花瓷碎片拼貼》《水下循跡主題畫》等藝術作品應運而生。同時,師生們還排演原創情景舞臺劇,將《小白礁I號奇遇記——歷史的呼喚》《海底的秘密》融入藝術節活動,展現我國水下考古的新成就。
岷山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沈佩峰表示,“文博+教育”教聯體啟動后,學校將和合作單位一起立足在地文化,打破傳統教育邊界,深度策劃各類活動,引導孩子們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據了解,多年來,岷山學校秉承家校社協同共建共享的理念,開門辦教育,成立了校級家長成長學院,與周邊社區和聯盟單位簽訂共建協議,以聯動機制為抓手,將各類資源優勢融入育人模式。下一步,岷山學校將攜手家校社,聯動各主體單位,整合區域優質資源,以閱讀、心理健康教育、體藝等活動為載體,持續深入推進“教聯體”建設,發揮資源最大效益,打造協同育人新格局。(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記者 史望穎 通訊員 舒仁彪)
北侖區岷山學校學生講解員向師生講解“水下24米——‘小白礁I號的故事’”微展覽 學校供圖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