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實施“元年”,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簡稱“語合中心”)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習近平主席致2024世界中文大會的賀信精神,深刻認識和把握國際中文教育的戰略定位和目標任務,堅持守正創新,加強聯通融合,扎實推動國際中文教育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一年來,我們深化傳承創新,打造高水平國際語言教育交流平臺。2024年11月15日-17日,世界中文大會在北京舉行,來自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名代表參加,習近平主席向大會致賀信并祝賀孔子學院成立20周年,強調國際中文教育廣受歡迎,彰顯了開放包容的魅力,展現了互學互鑒的價值,體現著合作共贏的精神,凝結著中外人士共同的心血,希望世界中文大會堅持守正創新,加強聯通融合,凝聚各方共識,努力搭建語言互通之橋、理解互信之橋、文明互鑒之橋,為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國家副主席韓正出席大會開幕式,宣讀習近平主席賀信并致辭。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在全體會議上作主旨報告。大會以“聯通融合 傳承創新”為主題,舉辦了世界語言教育論壇、中海語言文化論壇、紀念孔子學院成立20周年主題研討會及國際中文教育本土化發展和體系構建、“中文+職業技能”教育高質量發展等多場平行會議,為探討中外語言教育交流、深化中文教育合作搭建了優質平臺。
一年來,我們深化因地制宜,推動國際中文教育本土化發展和體系構建。我們加強與外國教育主管部門的政策溝通與合作,推動與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肯尼亞等7國簽署中文教育合作協議,配合支持其開展中文教學。與馬來西亞、新西蘭、德國等國政府機構和高校簽署合作協議,推動共建中文專業,拓展中小學中文教學。支持聘用本土教師530人、來華研修近1500人,錄取136個國家6414名國際中文教師獎學金學生,與16對中外院校簽署聯合培養本土教師協議。支持喀麥隆等5國研發本土教學大綱,支持沙特、印度尼西亞等11國研發本土教材和在線課程,支持《跨越絲路》《手拉手》等中文教材在國外本土化改編出版。
一年來,我們深化聯通協同,多方位拓展中文教育覆蓋面和影響力。新設立22家中文學習測試中心、網絡中文課堂、中文工坊等合作項目,支持16對中外學校結成語言伙伴校。新選派國際中文教師和志愿者4600多人。發布出版《國際中文教育中文閱讀分級標準》《國際中文教學通用課程大綱(大學成人段)》等配套標準,翻譯出版11個語種《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持續加強標準建設和推廣應用。新建各類中文考試考點60個,目前已在全球164個國家合作設立1400多個考點。向130個國家贈送中文教材和文化讀物20多萬冊。
一年來,我們深化科技驅動,加快國際中文教育數智化發展步伐。積極利用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賦能國際中文教育,啟動“自適應學測系統”和“中文教育智能體”建設。持續優化“中文聯盟”平臺,上線國際中文教育智慧教學系統,開設在線點播課407門1.3萬節,累計開設直播課2.2萬課時,注冊學員219.4萬,服務212個國家和地區,完成與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國際版)對接,擴大數字化教學資源共享范圍,提升數智化教學服務能力,深度賦能國際中文教育發展。
一年來,我們深化融合發展,有效提升中文的實用性和功能性。推進國際中文教育與專業職業教育協同“出?!?、有機融合、相互賦能。2024年在烏茲別克斯坦、馬爾代夫、尼泊爾、贊比亞、摩洛哥、俄羅斯等6個國家的中資企業新建6個中文工坊,全球中文工坊總量達到32個,支持中文工坊立足當地實際需求,主動對接中外產能合作。加大“中文+職業技能”項目發展力度,因地制宜開設“中文+職業”特色課程,建立中非“中文+職業技能”教育區域發展中心(南非),大力培養通中文、懂技術的本土復合型人才,助力學員個人成長和職業發展,服務中外務實合作。持續推進“中文+職業技能”教學資源建設,完成100多種緊缺行業中文教材開發并投入使用。
一年來,我們深化人文交流,不斷提升中華語言文化傳播力影響力。認真落實“5年5萬”“3年1萬,歐洲翻番”等重大倡議,全年共支持1.4萬多名國外青少年來華交流學習?!皾h語橋”系列比賽吸引10多萬名外國學生參加,其中653人來華參加全球總決賽,部分國外政要、名人以個人身份陪同子女來華參賽,賽事影響力不斷提升。持續實施“新漢學計劃”,錄取26個國家61名博士生來華深造,與9所國內院校合作實施“外國翻譯碩士培養”項目,支持中國學者在24個國家開設55門線上學分課。“國際中文日”期間,160多個國家舉辦了1700多場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化活動,全球近百萬中文學習者和中國文化愛好者線下參與。
2025年是加快教育強國建設的關鍵之年。語合中心將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部署,系統謀劃好國際中文教育未來發展,助力提升我國教育對外開放水平和國際影響力。
完善辦學體系,構建更加包容的國際中文教育。進一步健全完善教學體系、教師培養培訓體系、標準體系、評估測試體系、資源支撐體系。推動與外國教育主管部門、院校等簽署中文教育合作協議,通過聯合研發教學大綱、課程體系、本土教材,合作開展師資培養培訓等方式,幫助有需要的國家構建貫通各學段的中文教學體系。支持孔子學院創新發展、轉型升級,更好發揮孔子學院重要平臺作用。加強標準研發和推廣應用,推動中文教學標準與國外外語教學標準銜接,推動中文水平考試更廣泛應用,助力提升教學質量。
強化支撐能力,構建更具韌性的國際中文教育。通過中外高校共建中文師范專業、設立區域師資培養培訓中心、實施“新漢學計劃”等項目,積極擴大本土教學和研究人才培養。推動加強本碩博貫通學科體系建設,體系化培養專門人才,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加強專職骨干教師培育儲備和非通用語種師資培養。積極開展基礎理論與應用研究,構建符合第二語言教育規律的國際中文教育學科知識體系。支持國際中文教育期刊專欄建設,推動科研成果有效轉化,為事業發展提供更有力的學術支撐。
增強有效聯結,構建更加協同的國際中文教育。深化政府、企業、社會、學校協同,系統推進“中文+職業技能”項目發展,構建“中文+”人才培養培訓、實習就業的工作閉環,深化產教融合。繼續支持在海外中資企業或產業園區設立“中文工坊”,設立“中文+職業技能”教育區域發展中心,搭建“中文+職業技能”創新平臺,培養更多優質復合型人才。加強雙師型師資和復合型教學團隊建設,設計開發豐富的“中文+職業”教學資源,為“中文+職業”發展提供更多支撐保障。推進中外合作機構間的協同、區域國別內項目的協同、同類型中文教育項目間的協同,打造發展共同體。
深化科技賦能,構建更具活力的國際中文教育。完善數智化平臺建設,豐富數智化教學資源,積極推進自適應學測產品研發,努力為學習者提供即時性、個性化、智能化解決方案,逐步構建貫通學習、評估、測試、證書的全鏈條線上學測體系,培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新生態。設立虛擬教研室等在線教研平臺,支持中外機構和教師常態化開展“云教研”,創新突破時空局限、線上線下結合的教研模式,引導支持中外教師加強對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研究探索。
提升傳播成效,構建更有溫度的國際中文教育。繼續落實“5年5萬”“3年1萬,歐洲翻番”等重大倡議,支持更多海外青少年來華交流學習,互學互鑒,交心交友。辦好世界中文大會,不斷提升平臺效能。辦好“漢語橋”系列比賽,提高賽事質量,著力提升參與者的獲得感。實施好“新漢學計劃”,培養新一代青年漢學家。精心培育“國際中文日”“唱歌學中文”等品牌,打造更具國際性、時代性特點的語言文化傳播品牌。加強與國際組織和其他語言文化推廣機構合作,積極參與全球語言教育治理。(作者 郁云峰系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主任)
來源:《神州學人》(2025年第1期)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