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陳欣然)近年來,全球漢語學習人數持續增長。據中國教育部2024年9月統計,已有85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國際中文學習者和使用者累計突破2億人。在很多中文學習者眼中,漢字學習是他們遇到的最大難題。天津師范大學心理學部于秒教授團隊長期關注“漢字難學”的瓶頸問題,致力于探索科學有效的漢字教學方式。近期,該團隊聯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奧爾巴尼分校學者,首次通過系統性實驗證實漢字筆順學習對二語學習者的識別與書寫具有雙重促進作用,相關成果發表于語言學習頂尖期刊System(《系統》)和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
針對傳統教學中“機械臨摹”的痛點,團隊自主設計計算機輔助筆順學習系統,創新性地將動態筆順動畫嵌入系統,直觀展示每一筆的起止方向與連接順序。實驗招募來自15個國家的漢語學習者參與研究,數據顯示,學習正確筆順后,外國學習者能夠更加準確和快速地書寫漢字,更好地識別漢字并能保持對漢字的長時記憶。“筆順本質是漢字的空間編碼體系,有序的書寫軌跡能幫助學習者構建心理詞典的認知路線圖,這正是傳統臨摹教學所缺失的認知腳手架。”項目負責人于秒教授說。
漢語二語教學中關于筆順教學的爭議由來已久,部分教師認為其耗時較長可能影響進度。但此項研究通過實證數據證明,忽視筆順會導致學習者依賴碎片化記憶,增加長期學習成本。論文第一作者孫會博士強調:“機械抄寫僅形成淺層肌肉記憶,而系統筆順訓練構建的是有規律、可遷移的認知程序。”
基于實證研究結果,研究團隊主張在漢語二語教學中應重視和加強筆順教學。建議教師重視筆順規則的講解,避免學生機械臨摹漢字;利用動態資源輔助學習,例如將筆順動畫嵌入教材或數字工具;采用分層教學策略,針對不同難度的漢字(如筆畫數)設計差異化練習。該研究為漢字筆順教學提供了實證支持,并為開發智能漢字學習工具奠定了理論基礎。
“漢語國際化進程正加速推進。”于秒透露,“課題組將在新學期啟動專項研究,重點攻克手寫與電子書寫的協同訓練方案,建立符合認知規律的漢字習得模型,幫助外國學習者更好地提升學習漢語的能力。”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