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8點,位于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的上海芯源微企業發展有限公司園區里,上海海洋大學工程學院2024級碩士研究生孫志豪穿上工服,快步走向公司大樓。
去年8月,上海海洋大學獲批上海市首批建設的“集成電路裝備專項班”,學校積極與集成電路相關企業對接,啟動校企合作“住企培養”項目。通過了企業嚴格的面試程序,專項班里孫志豪、吳康寧和李云龍3名學生正式開啟住進企業里“讀研”的生活。
8點半,到達工位后,孫志豪放下背包,打完卡便直奔控制實驗室。今天,他將在企業導師單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實操訓練。“你要注意這項參數的設置,它直接影響到設備的穩定性。”單老師指著屏幕上的數據說。孫志豪連連點頭,迅速調整操作。“在企業生產一線,我能夠直接接觸到最新的設備和技術,這讓我對半導體裝備行業的前沿技術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學到的東西也更加貼近實際需求。”孫志豪說。
10點半,同在“住企讀研”的吳康寧快步走進公司會議室,準備參加今天的項目討論會。作為項目組成員之一,帶教老師要求大家不僅要聆聽,還要參與討論。吳康寧說:“在項目推進時,我還能參與各類技術研討和項目規劃會議的學習交流,了解不同階段的工作重點,學會了如何協同合作。”
“我們可以在真實的項目中積累寶貴經驗,可以快速完成從校園到職場的轉換,讓我們在未來的職業發展中更具優勢。”“住企讀研”需要“提早”結束寒假到企業上崗,孫志豪早早便做好了準備,一鍵切換職場人。
“這種從‘理論假設—現場驗證—經驗修正’的閉環方法是實驗室難以復現的,這也讓我意識到一線工程經驗對項目落地起到了關鍵作用。”在實操中,李云龍通過調試PLC程序與流量傳感器,將學生階段學習的《線性控制理論》等課程中的一些理論與方法進行了工程驗證。
中午休息時間,3位學生將自己上午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整理。“以前,學生的學位論文大多是來源于老師的科研項目,理論算法的居多。”上海海洋大學工程學院電子信息(控制工程方向)學科負責人周悅教授介紹,“住企培養”項目學生的學位論文題目將全部來自于一線的產業需求。
“這對校內導師也有很大挑戰,需要主動學習和研究企業的先進技術和實際需求,緊跟產業和新技術發展,不能墨守成規,要導學相長。”周悅說。
記者了解到,“住企讀研”的學生有兩位導師,校內導師側重于論文的理論知識、研究方法和邏輯性指導,而企業的導師則從產業需求出發,培養學生技術能力,并幫助其從實際工程問題中明確論文選題,校企雙方還會定期開展交流。
“下個月要完成觸摸屏的繪制和仿真測試……”結束一天工作后,孫志豪留在工位,撰寫起工作月報和學習月報。周悅教授要求學生每個月都要認真寫好個人總結,之后再組會交流。
日前,該校再次選送6位碩士一年級學生進入企業開展校企聯合培養,還有3位同級研究生走進企業開展“住企培養”。(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記者 任朝霞 通訊員 徐凌)
上海海洋大學“住企聯培生”在企業導師的指導下進行實踐操作 學校供圖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