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點挖,別傷了小苗的根莖。”隨著鐵鏟與泥土的碰撞聲,石家莊市新視界小學“百草園”中的連翹、薄荷、艾草、景天三七等中草藥幼苗迎來了呵護他們成長的小朋友。只見三年級的學生拿著水壺、鏟子和藥材成長日記本,在清晨一抹暖陽中開啟了中草藥種植之旅。
這是河北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學院與石家莊市新視界小學攜手在“視界百草園”勞動教育基地開展的一次中草藥種植活動。
近兩年來,作為河北省中醫藥科普示范基地及石家莊市科普輔導員工作站成員,河北醫科大學已經聯合當地13所大中小學,以中醫藥科普賦能勞動教育,面向2600名師生、開展了14場“五育”融合的實踐活動。
為小學低年級講解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植物、動物、礦物等中藥材及功效;為小學中、高年級傳授艾灸、中醫穴位按摩等中醫適宜技術;為初中生講解針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包括種植、采集、炮制、貯藏等在內的整個中藥材生產過程;為大學生提供中醫藥創新創業平臺,帶領學生開展中草藥香囊、茶包及艾草膏等產品研發。同時開放校內中醫門診,帶領學生面向全校師生開展特色中醫服務……在實施過程中,河北醫科大學教師通過一體化學情分析,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差異化內容。
該校還定期組織專家教授帶領青年學子走進街道社區、革命老區推動基層中醫藥服務,引導大學生不斷積累職業經驗,樹立正確擇業觀。
“我在服務街道社區和革命老區的過程中鞏固并提升了專業知識與技能,當用中醫藥幫鄉親解除病痛時,我真正理解了‘大醫精誠’的內涵。”河北醫科大學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劉雅彤深度參與了實踐全過程。
參與活動的中小學生也獲益匪淺,石家莊市新視界小學三年級牛藝涵同學悉心照料負責種植和養護的薄荷苗,每一步都不敢馬虎,她說自己深深體會了生命的脆弱與蓬勃。
在推進勞動教育實踐中,河北醫科大學同步打造中醫藥科普精品矩陣。中醫藥科普團隊創作了5期《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醫針灸的發展史話》系列科普作品;團隊所創作的《普濟消毒飲的前世今生——李東垣》榮獲2024年第二屆全國“說醫解藥”科普大賽總決賽二等獎和最佳創意獎,瀏覽量突破18.2萬;《千古流“方”——中醫方劑之古今傳奇》瀏覽量達11萬人次。
就在前不久,教育部公布了2025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綜合改革與精品建設項目入選名單,河北醫科大學申報的《“五育并舉”視域下中醫藥科普推進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工作案例成功入選“2025年度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工作典型案例名單”。
“我們將繼續深化中醫藥文化融入勞動教育實踐的育人模式,挖掘中醫藥文化中所蘊含的勞動教育課程資源,進一步提升育人實效,助推各年齡段學生樹立中醫藥文化自信、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河北醫科大學有關負責人表示。(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周洪松)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