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程墨 通訊員 傅樂凱 羅慶豐)近日,湖北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湖北建院”)2023級智能建造先鋒班10名學生來到了中建壹品漢韻公館項目現場,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現場教學活動,共同見證智能建造技術的非凡魅力。
作為智能建造先鋒班系列實踐課程的重要環節,活動由湖北建院與中建三局聯合組織,特邀中建壹品漢韻公館項目總工程師吳吉擔任主講,與湖北建院建筑工程學院教師周俊恒組成雙師團隊。兩人聚焦“智能裝備”主題,通過“模擬仿真—虛擬操作—現場驗證”的學習鏈條,讓學生直觀感受智能化技術如何破解傳統施工中的安全、效率與精度難題。
在項目智慧工地指揮中心,湖北建院的學生實時觀看5G塔吊的“云端”操作。操作員在遠程控制室內輕搖手柄,百米高空中的塔吊吊臂便精準抓取建材,平穩轉運至指定點位。“傳統塔吊依賴人眼判斷,存在盲區風險。5G技術則讓操控延時降至毫秒級,結合AI避障算法,安全性和效率雙提升。”技術人員現場為學生詳細拆解了塔吊智能防碰撞系統的工作原理。
湖北建院智能建造先鋒班的劉祥羽感慨:“遠程操控不僅需要技術熟練度,更要理解數據交互邏輯,這讓我們對人機協同有了更深思考。”
在項目標準化施工區,不同類型的物料運輸機器人“黑科技”讓學生目不暇接。斗型物料運輸機器人形似拖車,載重可達1000千克,而且它的輪胎可全方位移動,可實現自動化搬運。
N型物料運輸機器人造型如名,內部中空,可運輸整垛砌塊、箱盛水泥砂漿等垛型物料,在物料裝載、運輸、卸載等方面實現無人化。
移動式碼垛運輸機器人由底盤、機械臂、相機、末端夾爪等部分組成,其中末端夾爪采用真空吸盤設計,能夠自取、自運、自卸物料。單次抓取能力為50千克,一次可運輸600千克砌體。
“以往實訓中,我們主要通過校內特定場景下進行機器人作業,但只有現場看到它如何與工人配合和適應復雜環境,我們才能更好理解智能化施工的落地邏輯。”湖北建院學生蔡聲琴告訴記者,這種“真場景、真問題、真操作”的教學模式,讓抽象的理論知識瞬間“活”了起來。
據介紹,湖北建院智能建造技術專業將持續深化與頭部企業合作,以“項目化教學”“工程師進課堂”等形式,構建“數字課堂—實訓基地—現場工地”三維育人生態,為建筑業數字化轉型輸送更多精技術、擅應用、能創新的新生力量。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