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程墨 通訊員 馬穎穎)近日,第三屆世界數字教育大會武漢國際會展中心現場,湖北省丹江口市土關埡鎮中學學生樊素雯身著漢服,向全球教育界嘉賓展示武當山茶藝,LED屏同步播放的丹江口市教育《5G+AI賦能茶藝非遺傳承》專題片,生動呈現了這堂跨越山海的“云端課堂”。
依托5G專遞課堂技術,丹江口市土關埡鎮小學、土關埡湯灣教學點、十堰市柳林小學、武當山茶園勞動現場、制茶車間炒茶現場五地聯動,完成了全國首節“綠茶采制與茶藝”勞動課,讓非遺文化通過數字技術走進鄉村校園。
“所謂‘專遞課堂’,是通過5G網絡和數字化平臺,讓中心校名師‘一師多校’同步授課,解決偏遠教學點師資不足、課程開不齊的難題。”丹江口市教育技術裝備站站長潘學武介紹。自2018年起,該市持續投入500余萬元建成覆蓋城鄉的“專遞課堂”體系:主城區設7個主講教室,鄉鎮中心校建9個主講點,27個教學點配置聽講教室,并升級24所中小學錄播設備,形成“萬兆骨干、千兆進校、百兆到端”的教育專網。
走進“專遞課堂”教室,丹江口市紅旗教育集團教師張雪婷正在為2所偏遠小學授課,學生們在聽講教室通過高清屏幕與名師實時互動,教學點助教現場輔導,形成“雙師協同”模式。目前,該市“專遞課堂”為全市18個教學點進行授課。
“教育數字化不是建‘盆景’,而是種‘森林’。”丹江口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孔繁盛表示,該市正構建“家校社”聯動終身學習體系,未來,將進一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讓更多偏遠地區學生共享教育公平。同時,依托AI技術活化本土文化資源,構建“五育融合”育人新生態,以教育現代化賦能鄉村振興,為區域發展注入教育智慧。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