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到課率99.5%,平均成績81.25分……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電器控制線路安裝與調試”課程是機械類專業的專業必修課程。它是國家級精品課程,累計瀏覽量超百萬;它也是學生心中,最喜愛的課程之一。
這一門課程究竟有著怎樣的“魅力”,讓學生如此“著迷”?
AI知識圖譜領學 這門課程超“智能”
“這門課怎么像地圖闖關一樣有趣?”“我按照圖譜指引,已經完成兩個項目了,你還有幾個項目?”“完成任務17,需要攻克五個知識點。”……每次上課前,學生都可以進入該課程線上平臺,用知識圖譜領學,提前熟悉知識點。
“在知識圖譜上,原本無序的知識點,通過項目與任務進行有序關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趣味無窮。這張知識圖譜呈現課程326個知識點、123個技能點、52個思政點、672道試題的結構及邏輯關系,有了知識圖譜的指引,便能高效開展各項知識與技能學習。”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教師龔娟,是該門課程的建設者與主講人。她與團隊教師歷經兩年,利用AI技術,完成課程知識圖譜的繪制。
“我們充分利用AI技術,實現智能出題、改卷、分析、診斷,開展定制式教學及協作學習,構建了數字教學新生態。”登錄課程后臺,龔娟能夠在實時看到學生的學習時長、任務完成情況及知識點掌握情況,對他們的學習態度、學習難點等過程數據一目了然。“這為教師開展因材施教、精準施教提供了科學的數據支撐。”在每個項目學習中,課程團隊會針對學生們的知識“弱項”,開展定制推送與專門輔導。
一學期過后,智裝2024-1班學生孫湘秦生成了自己的知識圖譜,知識點平均完成率與掌握率均達100%。“課程知識圖譜上‘看得見、看得清’的知識脈絡,讓我學習的思路更加清晰。”孫湘秦說。
對接產業發展趨勢 這門課程很“實用”
人工智能技術迅猛發展,如何對接產業發展需求,成為龔娟及其課程團隊思考的重要問題。團隊走訪多家企業,不斷挖掘企業的新需求與新工藝,根據企業生產場景,采用項目教學法,將課程內容分解為兩個模塊、八個項目,讓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和技能。
“團隊與中聯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及課程教材開發合同,以中聯真設備、真場景、真項目為原型,重組團隊、重構內容、重設流程、重拍視頻,共建課程。”龔娟表示,課程引入中聯自動線束制作等新設備、新技術,并邀請同樣是畢業于職業院校來自中聯重科的90后技術能手吳輝作為企業老師,為學生傳授技能,一方面讓學生感受技能出彩及榜樣力量,同時也讓技能學習與產業發展接軌,服務中聯智慧產業城現場工程師培養。
“課程對接電氣安裝調試崗位核心要求,融入電工證、電氣控制系統安裝與調試比賽等內容,實現崗課賽證融通,培養了學生電氣控制線路安裝與調試能力。”該課程主講教師徐娟介紹,團隊指導學生獲職業技能大賽國賽獎勵6次,省級獎勵35次。目前課程開發了動畫、視頻、虛擬仿真多項資源,220余所學校、6家企業總計32000余人使用課程資源進行學習。
“三心三階”思政育人 這門課程有“故事”
“時間繼電器是一種獲得輸入信號時起,經過一點的延時后才有信號輸出的電器。人的收獲有時就像時間繼電器一樣,會有延時,不要太在乎一時的得與失。”……課程挖掘安全規范、精細美觀、質量成本等思政元素,構建了“三心三階”育人模式,幫助學生樹立職業信心、錘煉職業匠心、涵養職業忠心。
“同輩示范、工匠故事、企業案例,課程在技能知識傳授中,不斷涵養技能報國之志。”該課程主講教師向艷芳表示,課程中加入一個個形象生動的思政故事,學生學起來也更有“勁”了。“在這門課中,我不僅學習到了電氣控制原理,也了解到了一名優秀的大國工匠是怎樣煉成的。未來,我也想像那些優秀的前輩一樣,愛一行做一行,鉆一行精一行。”該校智裝24-1班學生劉林潔說。
“課程是人才培養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課程質量直接決定人才培養的方向和水平。”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處長周哲民介紹了學校“金課”的建設計劃,學校積極對接新質生產力,以對接崗位為導向,數智融合為建設關鍵,重構教學內容、重組教學團隊等舉措,不斷深化“金課”改革。2024年,該校共有五門課程立項為職業教育國家在線精品課程,是湖南省立項數目最多的高職院校。(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通訊員 張晨蓮 記者 陽錫葉)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