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高考生收到所謂“省教育考試院”的短信,稱在考試中被AI監考發現其有作弊行為,成績記為0分。6月9日,四川、吉林、浙江、天津、海南等地有關部門發布鄭重提醒:這是典型的詐騙類信息,擾亂正常考試秩序!教育主管部門和招考機構絕不會向考生發送此類信息。
各地提醒,請各位考生及家長注意保管好個人信息,收到可疑短信,切勿輕信,不點擊鏈接、不回撥電話、不透露信息、不回復、不轉賬;有疑問通過官方渠道核實,遭遇詐騙立即報警。謹防上當受騙!
四川省教育廳公眾號截圖
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試院公眾號截圖
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公眾號截圖
吉林省教育考試院公眾號截圖
記者注意到,教育部考前發布預警稱,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驅使,散布高考相關虛假信息,制造販賣焦慮,組織實施詐騙,甚至誘導考生作弊,嚴重損害考生和家長切身利益,嚴重擾亂考試招生秩序。
高考前夕,各地公安機關已陸續偵破一批組織考試作弊案件和涉考詐騙案件。全國公安機關和教育部門將持續保持對涉考犯罪“零容忍”態度,依法嚴厲打擊各類涉考違法犯罪活動,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姑息,切實保障2025年高考安全、公平。
民警提醒:這是典型的電信詐騙!
為了避免廣大考生和家長上當受騙,民警在此為大家揭秘常見的高考詐騙套路,希望大家提高警惕,守護好自己的權益。
1、“提前查詢分數” 騙局
法分子往往利用家長和考生急切知道成績的心理,群發短信,聲稱可查詢高考成績,并附有網址鏈接。家長和考生一旦點開網址,將可能被植入木馬軟件,導致個人信息泄露,甚至銀行卡信息被盜取。還有的不法分子會直接開價,要求家長付費查詢分數。高考成績查詢有官方指定的正規渠道,切勿輕信不明來源的查分信息。
2、“偽造錄取通知書” 騙局
不法分子冒充高校招生辦人員,向考生寄送偽造的錄取通知書,或者發送錄取短信,讓考生將學雜費打入指定賬號,以此騙取錢財。考生和家長收到錄取通知書后,一定要通過官方指定的查詢渠道進行錄取信息驗證,避免上當受騙。
3、“教育補貼” 騙局
不法分子通過冒充教育部門和高校工作人員,主動與考生、家長聯系,騙取家長或學生的信任,并以領取“教育補貼” 需先 “激活賬戶” 為名,讓家長和考生帶著銀行卡到ATM 機上操作,從而盜取其銀行賬戶上的錢;或者直接謊稱手上有項目,可為考生申請大學助學金,要求家長先交報名費。遇到此類情況,考生和家長要第一時間與學校進行核實,特別是在涉及轉賬匯款等情況下,更要謹慎操作。
文章來源:人民網微信號、中國警察網微信號
圖片來源:各地考試院,人民網微信號
本文只為傳遞信息,如存在文章/圖片/音視頻等資源使用不當的情況,請聯系中國教育新聞網。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