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陳欣然 通訊員 劉曉艷)6月10日,天津大學發布新工科領軍工程計劃。該計劃是天津大學落實國家戰略部署啟動的專項人才培養計劃,面向國家戰略急需和新興領域,瞄準未來產業和科技發展方向,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
據悉,從2025年開始,天津大學擬在2年內面向國家戰略急需和新興領域,瞄準未來產業和科技發展方向,分批次重點建設集成電路智能芯片與微系統、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11個培養方向。培養過程將依托學校未來技術學院、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國家示范性軟件學院、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等國家級特色學院、平臺、基地,同時聯合行業頭部企業共同打造若干人才培養改革特區,在人才選拔、培養過程、培養出口等方面實施超常規機制。
該計劃在培養模式上實現三大突破。
打破專業邊界,實行多學院跨學科共建、多專業人才培養賦能、支持學生個性化選擇。以11個方向中的“腦機接口”方向為例,該方向匯聚醫學院、自動化學院、微電子學院、機械學院、智算學部、理學院6個學院的相關優勢學科,建立腦機接口相關學科群。學生在入校后,通過校內二次選拔進入未來技術學院“腦機接口”方向,可在相關學科群內自主選擇科研方向,導師針對學生研究和發展“一生一策”、一體化設計培養方案,開展貫通培養,實現長周期交叉人才培養。
打破固定學制,一體化設計領軍人才超常規培養新模式。實施“3+1+N”人才培養模式,鼓勵學生本科入校后6—8年完成博士學位,配套若干超常規人才培養機制,讓跑得快的學生“早進實驗室,早進團隊,早接觸科技前沿”。
打破傳統課程,體驗高峰工程教育。進入該計劃的學生100%接受項目式教學,在以思維與能力為導向、項目為鏈的課程體系中,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設計能力”“學科融合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
該計劃實現“四貫通”:培養貫通,設置“6—8”年培養貫通專項指標;校企貫通,打造產教融合型師資隊伍,培育100個左右高水平人才和高級工程師領銜的工程項目;學院貫通,推動學院間師資共享、課程互認、項目共建;國際貫通,推動新工科教育“走出去”,布局建設“國際卓越工程人才培養中心”,聯合開展學生工程實踐、企業實習實訓、國際賽事、中短期國際研學等活動,拓展學生全球視野。
據悉,天津大學新工科領軍工程計劃探索形成的經驗,未來將向全校推廣。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