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實習生 趙一琳 記者 焦以璇)近日,“地理學視角下的中華遺產——云南非遺走進北大”活動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舉辦。此次活動旨在通過地理學視角探索云南非遺與自然環境、地域文化的共生關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兩校師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
在“地理與非遺的深度對話”環節,云南師范大學地理學部教授陳亞顰以地理空間和人文環境為線索,深度解讀了非遺背后蘊含的各民族生活智慧、歷史記憶與價值追求。現場觀眾與非遺傳承人進行了面對面交流,近距離觸摸文化脈搏,沉浸式體驗非遺魅力。
在“地理視角下的文化秘密”展演環節,南澗彝族跳菜以原生態歌舞詮釋彝族美食與山地文化的共生智慧;神鳥舞展現了Kinnara這一獨特藝術形式在東南亞地區及我國邊疆的傳播流變;瀾滄拉祜族通過蘆笙舞、擺舞等表演,講述“音樂治貧”助力鄉村脫貧振興的故事;景頗族目瑙縱歌則邀請觀眾共同參與,體驗國家級非遺的磅礴氣勢與獨特魅力。
本次活動由北京大學黨委宣傳部、云南師范大學黨委宣傳部指導,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聯合云南師范大學地理學部、云南師范大學地理學部民族文化與旅游發展研究院主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