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歐媚)近日,教育部辦公廳、農業農村部辦公廳、中國科協辦公廳印發《科技小院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監測標準(試行)》,并印發通知啟動培養質量監測工作,進一步加強科技小院規范化、標準化建設。
當前全國科技小院蓬勃發展。截至目前,全國157家培養單位已設立科技小院1800余個,覆蓋全國31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坦桑尼亞、巴西等11個國家建設國際科技小院14個。作為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的重要紐帶,科技小院在培養知農愛農新型人才、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服務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部分科技小院存在支撐條件不足,培養質量難以保證的問題,急需構建一套標準體系,規范建設和管理,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推動科技小院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標準》分為培養單位標準和科技小院標準兩部分。對培養單位,《標準》提出使命目標、組織機制、支持保障三方面的基本條件,要求培養單位黨委常委會或校長辦公會等學校層面會議每年至少研究一次科技小院建設,設立專門的科技小院管理部門或配備專職管理人員,對科技小院配置持續穩定的招生指標等。
對科技小院,《標準》提出目標定位與條件保障、組織體系、師資隊伍、入駐研究生、培養環節、科學技術普及服務、社會評價與職業發展等7個一級指標,導師團隊、人數與時長等13個二級指標以及2個加分項。
《標準》要求科技小院聚焦1—2個地方主導或特色產業,要有相對固定場所,生均學習生活空間不少于15平方米,生均各類獎助補貼不少于每月1800元,可支配運行經費不少于20萬一年。要求科技小院要有明確的導師團隊,校內外導師每人每年赴科技小院指導次數不少于3次,或到科技小院工作累計不少于30天。常駐科技小院的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不少于2人,入駐時間每人一年不少于120天。要求科技小院研究生研究選題聚焦當地產業重點任務和鄉村全面振興,根據當地產業和企業的實際需求開展應用科學研究。《標準》還對科技小院培養環節、科學技術普及服務、社會評價與職業發展做出規定。
此次監測工作由培養單位自愿申請,教育部、農業農村部、中國科協委托全國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教指委進行專家咨詢,三部門聯合公布通過監測的科技小院名單。此次參與監測的研究生培養單位須具有農業專業學位授權點且通過合格評估,科技小院須已運行2年以上且至少有一屆畢業生。
對通過監測的科技小院及其建設單位,教育部門將科技小院監測情況納入“雙一流”建設、學位授權審核、教育教學相關評價指標體系。農業農村部門將支持科技小院參與重大科技項目、農業技術推廣、高素質農民培育和科技特派員等工作,在行業技術技能培訓中支持科技小院師生,鼓勵與基層農技推廣機構共建科技小院。各級科協組織對符合“基層科普行動計劃”資助方向的科技小院給予傾斜支持;中國農技協將積極支持科技小院面向“三農”做好科技服務和科普培訓宣傳,推進基層農技協組織與科技小院優勢互補,深化協作。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