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我在北京大學做博士后的那三年

發布時間:2025-07-11 作者:姜海婷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神州學人》

姜海婷,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公共衛生編輯部主任,主要從事原創醫學圖書出版、公共衛生史、健康政策與衛生服務研究。南京醫科大學與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社區醫學與健康教育學博士,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博士后。已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主編/參編著作10部、譯著1部、新聞/科普作品300余篇。

從南京醫科大學啟程,繼而跨越至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再到北京大學,我的學術之旅是一段不斷探索的過程。2021年,我完成了博士階段的學習,隨后進入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開始了為期3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回顧在站時光,北京大學的“一切以人為本”讓我印象深刻。那3年,亦是我學術生涯的重要轉折期,在這段寶貴的成長經歷中,我切實體會到我國博士后制度在學術研究引領、多元文化交融和青年人才培養方面的成效。

image.png

2021年9月,作者參加北京大學醫學人文青年學者講座并作主題分享

有深度:堅持價值引領,激發創新活力

北京大學作為我國首批設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的單位之一,從1985年最初設立物理學等4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至今,已有54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其中,校本部45個,醫學部9個,涵蓋理學、信息與工程科學、醫學、人文、社會科學和經濟與管理等多個領域。這種多學科的交叉融合,為博士后研究的開展提供了肥沃土壤,也為青年學者提供了探索未知領域的廣闊平臺。

在北京大學的3年,是我塑造學術軌跡的關鍵時期。得益于北京大學博士后培養模式的開放性和包容性,我從原有的公共衛生領域跨界進入科學技術史和醫學人文研究領域。

博士后在站期間,我聚焦科學技術史,側重公共衛生史。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周程教授和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唐文佩教授兩位合作導師以及北京大學醫學史研究中心張大慶教授的共同指導下,我完成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當代重大傳染病防治史研究及數據庫建設”、中國科協“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科研項目和決策咨詢重點研究等多個課題,為政府提供決策咨詢報告,產出多篇較高質量的研究論文。這些經歷讓我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鍛煉了我的項目管理和團隊協作能力。而交叉融合的培養模式,有助于培養復合型、創新型人才,使其具備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 

在站期間,周程教授經常鼓勵我進行多學科合作交流。2023年10月至11月,我先后赴美國紐約和夏威夷參加紐約大學等機構開展的項目學習和學術會議,并在科學的社會研究學會(The Society for 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簡稱4S)年會專題論壇“中國醫學的跨學科探索”(Interdisciplinary Explorations of Medicine in China)上匯報了關于霍亂監測網絡建立的研究成果。與此同時,北京大學醫學部國際合作處為青年研究者開設了全方位、多層次、高質量的學術論壇和能力提升培訓課程;科學研究處則按照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長周期,打造青年學術交流、青年項目支持、青年人才獎勵“三位一體”的青年科技創新發展平臺,開發“北大醫學科研合作交流平臺”。借助這些活動和平臺,我不僅拓寬了視野,還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探討研究的新方法、新視角。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大學在醫學人文領域的前瞻性布局和對歷史文化傳承的重視,始終立于時代前沿。2022年,我參與編撰《醫學是人學——北大醫學人文這二十年(2002-2022)》一書,該書系統總結了北京大學醫學人文20年來的發展歷程,包括機構變遷、教育教學、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師資隊伍、思政黨建、社會服務等方面的工作和成績。書籍出版是對歷史的回顧總結,是對當下的鏡鑒啟迪,更是對未來的展望期許,讓我對醫學人文的深度和廣度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堅定了我在這一領域繼續深耕的決心。

同時,作為親歷者,我見證了中國醫學博物館建設聯盟的成立。中國科協名譽主席韓啟德、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喬杰等專家對醫學博物館在傳承醫學文化、普及醫學知識、弘揚大醫厚道精神等方面重要價值的深入闡釋,也啟發了我的思路,如建立北醫學者文庫、開設名家書壇、策劃院士特展、發布《醫學博物館文創設計與文化遺產保護北京倡議》、發起青年文創市集等。此外,我還作為主要成員編纂了《彭瑞驄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此書獲評2024年度“十大醫界好書”)及《張慰豐醫學史文集》等書籍,并獲《醫師報》“2024年度金筆”等榮譽。

image.png

韓濟生題詞

有廣度:強調實踐育人,勇擔社會責任

北京大學的博士后培養模式不僅注重學術研究的深度,更強調社會服務與實踐育人的廣度。在站期間,我有幸參與了多項與公共衛生實踐緊密結合的工作,這些經歷讓我對全球衛生治理和健康政策領域的社會責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這種“學問無窮,不在徒言,要惟當躬行實踐,方有益于所學”的學習和工作方式,比單純的理論學習更具價值,也更有利于青年人才的成長和視野開拓。

在此,我衷心感謝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詹思延教授。經她引薦,我有幸結識我國著名霍亂防治專家魏承毓教授,并加入了北京大學“春燕行動”研究生志愿者團隊擔任指導老師。自2021年10月起,我與研究生志愿者每周六上午開展口述史采集工作,同時照料魏教授的生活起居。歷時4年的持續努力,我們共同完成了《承任安邦 醫心毓人——新中國霍亂防治往事回敘》的編撰出版工作,并系統整理了魏教授近80萬字的口述史料。這些經歷不僅深化了我對醫學研究社會責任的認知,更培養了我嚴謹治學、服務奉獻的專業精神。此外,在詹思延教授及學系其他老師的支持下,我還開展了流行病學學科史的研究,收集整理朱聃教授等學科先驅的珍貴史料。相關研究成果已取得階段性進展,并被多家權威媒體報道。 

科研工作之外,在站期間我積極履行教學職責,指導研究生開展學術研究,為人才培養貢獻力量。同時,通過刊發《公共衛生何以發展?》《群策群力 防控重大傳染病——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歷程回顧》《幾代人織密一張流感監測網》等科普文章向社會普及公共衛生知識,提升居民健康素養;參與撰寫《自然辯證法學科發展報告·醫學哲學專題報告》,為《中國大百科全書》《中華醫學百科全書》撰寫詞條,在學術知識普及與傳播中踐行使命。

這些多元化實踐之所以成為可能,得益于北京大學創新的博士后支持體系,通過細化的分類管理和靈活多元的考核標準,形成科研、教學與社會服務并重的評價模式,避免“一刀切”。而各類“博士后創新基金”的設置,既鼓勵原創性、探索性研究,也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這種多維發展的培養機制,真正讓“英雄有用武之地”。

image.png

2023年5月19日,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舉辦“春燕反哺書真情,挺膺擔當衛健康”主題教育座談會

有溫度:拓寬就業渠道,傳承前輩薪火

北京大學自2020年起推出重大舉措,建立博士后在站崗位晉升新機制,允許符合條件的博士后經評審轉為專職研究人員,打破了博士后隊伍與專職研究人員隊伍的壁壘。這一創新機制顯著提升了北京大學博士后的培養質量:在站規模持續擴大、招收質量明顯提高,培養成效獲得國內外高校和科研機構廣泛認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博士后出站即獲得國內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的聘任,活躍于眾多前沿領域。同時,該體系支持多元化的職業發展選擇,為博士后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路徑。我便是其中一例。

在北京大學,我遇見了許多真誠純粹、勤勉奉獻、筆耕不輟的老前輩。他們雖已步入耄耋之年,卻始終保持著對學術的熱情和對社會的責任感,他們為人謙遜低調、做人有情有義、工作有聲有色、生活有滋有味,這些都深深感染著我。他們是我學術生涯中的指路明燈、治學道路上的良師益友、專業領域里的示范楷模,充分體現著師道傳承的人文溫度。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陳育德教授“活到老,學到老,學做人,學做事,學學問,終身學,無止境”的精神,以及他做人赤誠純粹、治學嚴謹執著、做事求真奉獻的精神深深影響著我。2023年,時年87歲高齡的他欣然應邀給師生系統講述其求學經歷和多年公共衛生實踐與教學心得。他勉勵大家:“一定要認真讀書,夯實基礎。要學好‘三基’,即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要堅持‘三嚴’,即嚴肅的態度、嚴格的要求、嚴密的方法。重視和堅持體育鍛煉,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莊輝教授在病毒性肝炎防治史研究上給予了我莫大幫助。他風雨無阻的敬業精神和那句樸實箴言“一輩子專心致志做好一件事,就很好了”,至今仍激勵著我前行。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名譽所長韓濟生教授在95歲高齡時,用蠅頭小楷抄寫了泰戈爾詩歌《用生命影響生命》,給我以深刻的精神啟迪。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張震康教授和曹采方教授“克難順意”的叮嚀,讓我倍感醫者仁心的溫暖。

這些前輩大家不僅以專業造詣引領我,更教會我聽從內心的聲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如今,從北京大學博士后出站后,我選擇成為一名出版人,現任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公共衛生編輯部主任,致力于醫學文化傳承,搶救醫學史料,講述醫者故事,與醫者同行,賡續醫學文脈。

在北京大學的3年,我不僅收獲了學術上的成長,更將北京大學醫學部“厚道行醫”的文化精神和“明德為先、厚道為蘊、尚仁為本、出新為常”的辦學精神根植于心。于高山之巔,方見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覺長風浩蕩。祝愿在北京大學這片沃土之上,越來越多的青年學者繼續勇立時代潮頭,不畏艱險、銳意進取、勤耕不輟,為民族復興交上一份屬于自己的答卷。(本文圖片由作者姜海婷提供)

來源:《神州學人》(2025年第7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蜜臀 | 国内精品自线在拍2020不卡|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人妻少妇无码精品视频区|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一老狼|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在线观看| 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成人影院|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水牛影视| 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77| 97精品国产手机|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升级完成| 青草国产精品视频。| 97久久超碰国产精品2021|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V福利动漫| 网友偷拍日韩精品| 亚洲精品天堂成人片AV在线播放|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久久免费一| 国产精品hd免费观看|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熟女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PP| 91精品免费高清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1| 精品性高朝久久久久久久| 精品亚洲综合在线第一区|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 国产伦子系列麻豆精品| 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果冻| 亚洲精品人成电影网| 久久国内精品自在自线软件| 天美传媒精品1区2区3区|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无码| 国产麻豆剧果冻传媒免精品费网站| 2022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美女在线观看播放| 五月花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2018|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