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科普太有趣了,我能穿越時空踏入古時的浯溪摩崖石刻,與元結、顏真卿等歷史名家對話交流,真是太棒了。”“今天我在這里見到了很多石刻文字,其中有一個‘福’字,跟我在書本上見到的不一樣,我已把它拓印了下來。”……
地處湖南省祁陽市的浯溪摩崖石刻現存碑刻505方,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露天摩崖石刻群。該市啟動“中國石碑石刻數字煥活計劃”,建成全球首個摩崖石刻數字博物館,將刻痕深度在0.01毫米以上的摩崖石刻文字在數字世界還原。小朋友們不僅可以通過環繞大屏幕、動態光影展示等技術欣賞到“活”起來的摩崖石刻文化,同時,現場借助AI技術,自己也可化身“數字詩人”,與顏真卿進行問答,與黃庭堅、元結等共賞浯溪美景,還可在石刻拓印區體驗上傳自己的拓印作品等。
假期里,祁陽市統籌區域優勢資源,拓寬科普教育路徑,聯合祁陽市科協、博物館、科技館、圖書館、文化館等科普資源平臺和鄉村(社區)e站建設,積極構建“大科普”格局,為孩子帶來沉浸式科普體驗大餐。
據了解,祁陽市是全國科普示范縣、湖南省科普教育“雙走進”試點縣。該市制定出臺了《祁陽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實施方案》《祁陽市利用科普資源助推“雙減”工作行動計劃要點》等,明確科普賦能“雙進”“雙減”工作重點、方法步驟等,并傾力打造了浯溪摩崖石刻數字博物館、中國油茶博物館等9個校外科普教育體驗館,建成了唐家山油茶研究基地、德輝現代農業等7處校外科普示范基地。
“打破校際壁壘,校內校外齊發力,祁陽采取財政主投與社會補充相結合模式,近5年籌措資金450萬元,吸引楚天科技等企業捐贈實驗設備價值120萬元,目前已有7所中小學校躋身市級科創教育示范單位。”祁陽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鄧振宇介紹,該市浯溪一中承辦中國流動科技館巡展活動,7大模塊50余件展品以聲光體驗、電磁探秘、運動旋律、生命奧秘等形式,吸引5.2萬名中小學生及市民參觀學習。
各項“科普+”活動熱火朝天。“百名院士進校園、萬名科技工作者上講臺”活動,引來了劉大響、柏連陽、高菊生等專家院士進校或云端開講。策劃推出“旗揚文明聯播”實踐活動,每周7天、每晚7點半、每次7分鐘左右,開展“科技祁陽”等7大主題宣講。
“暑期防溺水,‘七不兩會’安全準則是什么?”祁陽在假期扎實開展“千師訪萬家”活動,大村甸鎮中心小學校長陳友亮化身“科普達人”,深入轄區村組社區,為學生及家長進行公益講座。該市建立了2個科學名師工作室,組建50人的科普專家講師團,吸納200名“銀發”科技志愿者,建立“校園科技節、社區科普周、家庭實驗日”立體化活動體系,近3年開展主題科普活動120場次,參加師生達30萬人次。
樂享研學之旅、探秘高新技術企業、科普大篷車進基層、“數字賦能”AI特色活動……祁陽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黃恩鵬表示,將結合全國家校社協同育人實驗區建設,進一步深化校內外資源融通,創新“移動科普”模式,豐富孩子們的假期生活,讓科學的種子在更多師生心中生根發芽。(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記者 陽錫葉 通訊員 李新春)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