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AI如何進校園

發布時間:2025-07-21 作者:梁瑞哲 高洪俊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人民教育》

1098……”在山東省濰坊市奎文區明德學校的操場上,選修了水火箭課程的五年級學生劉振邦用手中的平板電腦啟動發射程序后,周圍的同學開始跟著水火箭上的智能語音播報系統一起倒計時。倒計時結束的剎那,在學生的掌聲和歡呼聲中,水火箭“嗖”地一聲直沖云霄……

這樣生動、有趣的人工智能課程,在濰坊市處處可見。“如今,我們通過構建標準規范、打造課程體系、創建學習環境、加強隊伍建設形成‘四位一體’模式,創新了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的實施路徑。”濰坊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慶華介紹道。

打造“1+X”課程體系,聚焦“教什么”

在濰坊高新區鳳凰學校記者看到,一群二年級學生正圍在一起,利用寫滿代碼的卡片和磁吸板初步了解編程的原理;而在樓下的“少年科學院”里,高年級學生正熱烈探討著各小組利用編程軟件設計的“智能家居”。

“作為一所城鄉接合部的薄弱學校,如何在新的教育形勢下實現突圍和破局?經過深入思考和研討,我們決定將人工智能作為學校未來發展的突破點和提升點。然而,人工智能知識涉及多個領域,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來說,如何準確掌握、理解是個難題。”鳳凰學校執行校長劉慶庚表示。

劉慶庚的話代表了很多校長的心聲:對于不同學段的學生而言,人工智能課程應該教什么?

“我們打造了‘1+X’人工智能通識課程體系。其中,‘1’即‘1個必修’,要求各校推動38年級學生,依托我們組織專家學者分學段編寫的《人工智能常識》讀本,每學期開展不少于5課時的編程或人工智能教育課程。”濰坊市教育信息化研究院黨支部書記、院長杜曉敏表示。

在翻閱《人工智能常識》讀本的過程中,記者發現小學低年級的讀本側重人工智能感知和體驗,包含人工智能基礎、人臉識別、圖像識別等內容;小學高年級的讀本注重培養學生對人工智能的理解與認知,包含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智能算法等內容;初中階段的讀本注重啟發學生進行人工智能的應用和創新,包含人工智能產業應用、大數據等內容。

“在‘1’指向所有學生的基礎上,再通過‘X’因材施教,給予學生更多可能。”杜曉敏介紹道,“‘X’即‘多門選修’,要求各校校本化實施,通過社團課程、縣區市人工智能體驗中心的體驗課程、各級比賽課程等形式,讓學生自由選修感興趣的人工智能課程。此外,我們還定期組織數字嘉年華、青少年創意編程與智能設計大賽等系列活動,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

在濰坊高新雙語學校的無人機社團課上記者看到,教師于猛正耐心指導著使用無人機虛擬系統訓練的二年級學生。學生利用手中的搖桿,模擬無人機的第一視角,努力飛越屏幕中印有學校名稱的層層障礙,飛行過程中不時可見一張張電子獎狀。“這個系統是我們學校自主研發、由我和學生共同設計完成的。”于猛自豪地介紹道,“這些獎狀是學生在各類無人機比賽中所獲的榮譽,把它們融入系統中,是為了激勵學生不斷超越自我。”

記者還注意到,即便是濰坊市青州市王墳鎮侯王小學這樣的農村小規模學校,也積極組建了包含3D打印、趣味編程在內的4個人工智能特色社團,以滿足孩子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無人機、機器人、水火箭……豐富多彩的選修課程在各學校如火如荼開展著,助力人工智能教育在濰坊市開枝散葉、開花結果。

“在人工智能教育的推動下,僅20222024年,我們這所創建于2019年的學校便獲得了全國無人機大賽亞軍、世界機器人大賽全國一等獎等國家級獎項18個。”濰坊市濰城區利昌學校副校長顏庭波表示。

加強隊伍建設,破解“怎么教”

然而,在開展人工智能教育的過程中,各學校也面臨著共性的問題與挑戰。

“既懂得教育教學又熟練掌握人工智能技術的專業師資人才較為匱乏,同時滿足提升教師人工智能教學能力的培訓課程資源系統性也不足。”濰城區濰州麓臺學校副校長張軍坦言。

如何強師助訓,確保人工智能課程體系順利推進?

“我們實施了教師人工智能素養提升工程,年均組織信息化教學交流活動30次、‘智享講堂’20期。”杜曉敏表示。

此外,濰坊市還不斷創新教師培訓提升方式。“比如,我們開展了‘數字有約’活動,定期邀請不同類型群體的校長、教研員、一線教師研討交流;開展‘智享講堂’線上公益課活動,每期選一個主題,發揮濰坊市優秀教學能手、信息化名師的示范作用;開展縣級培訓全市直播活動,對每個縣市區集中組織的人工智能培訓都進行直播,其他縣市區同步組織收看,讓全市中小學教師都從中受益。”濰坊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王霞介紹道。

在市里組織各類培訓的基礎上,各縣市區該如何結合區域實際、發揮區域特色,鍛造本區人工智能教師的專業隊伍?

濰城區采取的“校企協同育人”策略是一大亮點。“我們與一些高科技企業合作,開發了‘雙師課堂’資源包。”濰城區教體局局長李建剛表示,“還邀請企業導師參與人工智能課程設計,形成了‘專家導師+教師’的雙師授課模式。”

奎文區則巧妙依托區級學習體驗中心開展各類人工智能公益培訓。體驗中心每年至少投入50萬元更新設備、升級課程等,每學期派出500人次教師入校開展社團服務,銜接進行7類貫通培養。

在市、區級教育部門持續發力下,各校紛紛開展建設校本化人工智能教師隊伍的探索。然而,人工智能課程種類繁多,僅依靠各級各類培訓往往難以快速組建起能滿足全部教學需求的專業教師團隊。對此,多所學校均采取了“跨學科教學”的方式,鼓勵各學科教師兼任人工智能課程教師。但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動力不足、專業能力有限等問題又浮出水面。如何解決?

“為解決跨學科教學的專業瓶頸,我們開發了‘微認證+工作坊’的教師培養體系。”濰坊高新雙語學校副校長曹榮鋒向記者介紹,學校建立了線上學習資源庫,為教師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料和案例,方便教師隨時學習和參考。教師需要利用平臺資源完成指定模塊學習,通過學校考核后方可進入實景教學環節。目前,全校已有16位教師取得跨學科教學認證,并開發了相關課程。

針對教師動力、能力不足的問題,高新雙語學校選擇構建三維賦能機制,用機制助力教師成長:首先,通過數字教研共同體為教師提供云端培訓課程;其次,邀請高校、企業專家作為導師匹配指導有關教師;最后,以“課堂積分制”改革評價體系鼓勵教師積極參與人工智能課堂獲取積分。

“目前,兼任人工智能課程的教師都迎來了蝶變。我們開發了156個校本資源包,斬獲了2項市級教學成果獎。”曹榮鋒表示。

在人工智能教師隊伍搭建起來后,各校紛紛在教學方式上推陳出新。“濰州麓臺學校依托‘1+X’課程體系,針對不同階段、不同興趣學生的需求,采取了不同的教學方式。”濰城區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魏兆豐向記者介紹,學校在低年段設置了趣味啟蒙課程,借助“編程樂園”游戲、智能小瓢蟲、基礎機器人搭建等活動,激發學生好奇心;中年段引導學生創作簡單的動畫、小游戲,讓學生通過親手編寫代碼實現圖像分類小項目,直觀感受人工智能的運行機制,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高年段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數據收集、清洗到模型訓練、優化,完整參與人工智能項目開發,并通過相關項目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校園實際場景,切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我們還鼓勵教師結合教學實際與學生特點,創作獨具特色的教案、課件、微課視頻,如針對人工智能算法教學,教師制作了生動形象的動畫演示微課,將復雜的算法原理以直觀易懂的方式呈現給學生,有效提高了教學效果。”張軍表示。

創建學習環境,探究“如何用”

數智時代,如何讓人工智能在應用層面不流于形式,而是切實提升學生的學力、素養及校園生活質量?濰坊市通過不斷推進智慧校園建設工程,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我們依托現有的數字化教學環境和設施設備,按照人工智能教學要求升級優化,建成智慧校園729處、示范校108處,確定首批‘全市人工智能教育先行培育校’32處,智慧校園建成率達79.5%。”李慶華表示。

在高新雙語學校,記者發現人工智能在助管層面的應用,從學生進入校門的那一刻便已開始:會自動抓拍可疑人員并向監控室報警的電子圍欄系統、實時記錄師生行動軌跡的人臉識別系統、循環播放安全宣傳片的電子班牌……

而在濰城區外國語中學,人工智能則以助管為契機,解決了家校溝通不暢的問題。學校開發了“智慧濰外”App家長版,通過整合家長問卷獲取的數據,錨定家長反映的痛點問題,運用五大系統解決了家長的后顧之憂。

“我們通過留言系統、考勤系統、請假離校系統、智慧食堂系統和智慧公寓系統,讓家長在App上實時了解孩子在校的各項情況。現在,家長對學校的管理非常放心。”濰城區外國語中學校長徐海榮說道。

除了助力管理,濰坊市也在不斷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提升教學質量的路徑。在高密市朝陽中學的體育課上,學生的跳遠情況會被“電子眼”拍攝下來,實時反饋到體育教師手中的平板電腦上。隨后,體育教師會帶領學生回看剛才的跳遠動作,并結合人工智能系統提供的建議,糾正學生的不足。

“作為一所鄉村中學,人工智能的應用改變了我們的教學模式。過去教學中存在的教師無法顧及每個學生、學生對自己的錯誤點記憶不深等問題,如今都得到了改善。”高密市朝陽中學校長沈潤亮表示。

同時,濰坊市多所學校致力于營造“泛在式”智慧環境,從課上到課下,從教室到走廊,打造沉浸式、全方位的人工智能學習環境。

比如,在濰城區外國語中學記者看到,“AI(人工智能)自習室”里擺滿了電腦,學生可以在這里查詢各種人工智能工具,探究感興趣的學科問題。

“我們鼓勵學生多來‘AI自習室’,利用人工智能進行深度學習。有的學生試圖通過與人工智能對話排遣心理壓力,我們就開發了AI成長助理,幫助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徐海榮表示,學校還在教室的大屏和走廊的電子班牌上安裝了豆包、DeepSeek等生成式人工智能軟件,為學生提供多場景的智能學習環境,實現人工智能的全覆蓋。

“下一步,我們將不斷以人工智能助力教育變革,持續賦能教育治理現代化,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高品質教育。”王霞在第三屆教育局長高峰論壇上發言時強調。

走在一座座“AI校園”里,記者看到許多學生正熱烈探討著無人機、機器人等話題。當被問及自己有什么夢想時,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我想拿無人機大賽全國一等獎”“我想自己編程開發一款打字游戲”……

時值春天,空中隨處可見濰坊市的“名片”—風箏;而孩子們一個個有關人工智能的夢想,正伴隨著越來越高的風箏,一起向陽飛翔。(《中國教育報》記者 梁瑞哲 通訊員 高洪俊

《人民教育》2025年第12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盗摄 | 无码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妻中字| 精品亚洲成在人线AV无码|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91啪|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精品美女在线观看| 999国内精品永久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久久| 久久久久琪琪去精品色无码| 亚洲国产成人a精品不卡在线| 国产精品女主播自在线拍|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精品一aⅴ一免费| 2021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久章草在线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无需播放器| 色妞WWW精品免费视频| 久视频精品免费观看99| 国产麻豆一精品一AV一免费|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站| 国产精品无码亚洲精品2021| 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不卡| 久久99热国产这有精品| 国产精品爽爽ⅴa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 人妻少妇精品久久久久久 | 国产精品无码亚洲精品2021|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 日本内射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3D日动漫|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看| 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网站公司| 精品福利视频网站| 精品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 91免费国产精品| 91精品天美精东蜜桃传媒入口| 亚洲高清专区日韩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九九在线精品视频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