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程墨 通訊員 陸慧)“兩手托天理三焦,左右開弓似射雕!”近日,在湖北省宜昌當陽市河溶鎮暑期托管班里,一群孩子正跟著大學生志愿者“變身”小弓箭手、小樹苗,把傳統八段錦練得虎虎生風。這是武漢商貿職業學院“篤行筑虹·醫愛護航”青帆社會實踐隊設計的“童趣健身操”——通過將養生功法改編成游戲,讓孩子們成為爺爺奶奶的“健康小老師”。
“奶奶,今天你‘小水滴’任務完成了嗎?”7歲的浩浩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檢查奶奶的“健康手賬”。這本由大學生設計的手賬上,太陽圖標代表“曬太陽15分鐘”,水滴圖標提醒“喝夠8杯水”。王奶奶笑著說:“孫子現在比我記得還清楚,要我科學鍛煉。”
該校護理專業學生負責《爺爺奶奶的健康密碼》《小小急救員》等專業課程,而八段錦、安全自護等通用課程則由其他專業志愿者用“童趣化”改造,讓動作更易模仿。數據顯示,參與項目的兒童健康知識掌握率達90%,帶動70余個家庭形成健康習慣。
“以前發宣傳單,老人可能轉身就忘。現在孩子回家‘教’爺爺奶奶打拳,效果大不一樣。”隊員梅一夫展示孩子們創作的“八段錦秘籍”,彩色漫畫配上“托天像舉氣球”等童言童語,連不識字的老人也能看懂。
“項目的核心是讓健康意識扎根家庭。”帶隊教師蕭堯介紹,團隊通過培訓兒童為“健康使者”,形成“學會—傳遞—監督”的閉環。目前,這一模式已覆蓋當陽5個村,也計劃和當地衛生院建立“祖孫健康檔案”持續跟蹤效果。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