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北到武漢,孩子上學路途遙遠,沒想到學校的關懷走得更遠!”內蒙古海拉爾一位學生家長緊握老師的手感慨道。7月至8月,中南民族大學7位校領導帶隊,53名干部教師組成家訪工作組,分赴青海、寧夏、新疆、內蒙古、廣西、甘肅、湖北等9個省(區),總行程跨越3.6萬公里,走進84個學生家庭和實習單位,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攜手共建家校育人‘連心橋’”為主題的暑期家訪行動。
家訪團的足跡遍布高原、戈壁與水鄉。在青海互助縣,教師們冒著暴雨趕到學生家中,渾身濕透,家長為他們獻上潔白的哈達,“扎西德勒”的問候驅散寒意;在廣西南寧,一位家長小心翼翼地拿出泛黃的老照片,自豪地講述,“孩子爺爺是上甘嶺戰役中的英雄,榮立集體一等功!”
除了送去5.78萬元慰問金,家訪團更帶去了學校實打實的溫暖與關懷。每走進一個家庭,老師們都與學生、家長圍坐交談,聊學業、談規劃、望未來——“上學期的學業還順利嗎?”“將來打算讀研還是工作?”“在學校還有哪些困難?”新疆烏魯木齊一位家長感慨:“孩子在學校不僅學習進步了,還主動參與社會工作,這些變化多虧了老師們的悉心教導!”
為提升家訪實效,學校為每位學生準備了兩份“專屬清單”:一是“成長情況清單”,整合學生基本信息、學業成績、在校表現、職業規劃與發展意向等,全面描摹學生成長軌跡;二是“家校溝通清單”,收集家長對學校教育、管理服務以及人才培養等各方面的看法和建議,實現家校雙向反饋。
靠著這份“精準對接”,家訪“對癥解困”。在寧夏吳忠,該校資源與環境學院李同學的家長最關心的是“專業就業前景”,中南民族大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劉義不僅耐心解答,還以自身求學經歷鼓勵學生繼續深造。在青海,輔導員郭修齊老師向因傷休學的學生詳細介紹了復學需要辦理的手續,還給出了新學期選課、學習以及學生工作安排的建議,讓其憂心忡忡的父親動容不已:“我也是一名人民教師,所以我更加知道你們跨越千里來家訪的不易。把孩子交給你們,我們放心!”
中南民族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李紅燕在廣西家訪時深情寄語學子:“一生努力,成就一路芳華!”中南民族大學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宋發軍也強調:“家訪不是終點,而是構建家校命運共同體的起點。”(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記者 程墨 通訊員 成田 譚艷霞 龍華)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