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與全球化智庫(CCG)今年7月聯合發布的《中國出國留學藍皮書2025》(簡稱“藍皮書”),以多年跟蹤研究為基礎,系統分析了出國留學的主要趨勢以及全球和中國出國留學的發展現狀,創建“留學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分區域對過去10年中國留學人員數量較多、增長較快的28個國家的留學環境進行了綜合評估。本刊將分兩期刊發藍皮書重點內容,以期為留學人員及其家庭提供科學的決策支持,為出國留學發展和中外教育交流合作提供數據支撐和趨勢分析。
出國留學呈現五大新動向
藍皮書在撰寫過程中,參考了中國出國留學相關的近百個數據項,包括教育部年度出國留學人員統計數據、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數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世界銀行(World Bank)等國際組織和28個國家政府部門的數十個數據庫。并在調查中結合針對留學人員、計劃出國留學人員、國內雇主的問卷調查數據,對中國出國留學的現狀與環境進行了系統分析和全面評估。
根據教育部數據,從2000年到2019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快速增長,除2003年和2004年外,年度出國留學人數均為正增長。中國學生出國留學發展的趨勢與中國參與全球化進程的總體趨勢基本相同。根據UNESCO在2025年2月發布的數據,中國在海外高等教育機構留學的學生人數保持穩定增長,2020年達到近年來的峰值,2022年總人數為105.2萬人,基本恢復至2019年的水平。藍皮書顯示,中國出國留學呈現出五大新動向。
留學群體大眾化
自21世紀初以來,中國學生自費出國留學的比例維持在90%左右。留學資金來源的多樣化為不同人群出國留學提供了可能。雖然大多數計劃出國留學的人員依賴于家庭的支持,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員通過獎學金、兼職工作、個人積蓄、貸款和企業資助等多種方式來減輕經濟負擔。
留學動機多元化
計劃出國留學人員的留學目的從單一的學習先進科技知識向充分結合個人成長與社會發展的多元立體化需求轉變。一方面,發達國家的先進科技和豐富的管理經驗仍然是吸引留學人員的主要動力之一。另一方面,中國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科技水平不斷提高,企業全球化發展、人才國際化需求、體驗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等也成為出國留學的重要驅動力。
留學目的地全球化
在出國留學的目的地方面,中國學生出國留學的目的地選擇呈現出更加多元的趨勢。雖然在計劃出國留學人員的計劃留學國家中,選擇最多的依然是傳統的留學目的國,如美國(26.1%)、英國(20.3%)、澳大利亞(16.1%)等,且2024年申請學歷學位認證的留學人員中留學美國、英國、澳大利亞3個傳統目的國的人員占比為47.9%,但申請認證留學人員留學目的國覆蓋了全球五大洲146個國家或地區,亞洲及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吸引力逐步增強,既體現了頭部國家的聚集效應,也展現出留學目的地的廣泛覆蓋。
整體而言,留學目的國的分布既延續了對傳統教育強國的偏好,也逐步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及新興教育市場擴展,體現了中國留學人員國際化教育選擇的全球化趨勢。
留學專業選擇市場化
專業選擇既體現個人的興趣和發展規劃,也順應全球人才市場的需求變化。調研發現,計劃出國留學人員計劃學習的專業占比依次是商業、管理與法律類學科(27.2%),社會科學、新聞與傳播類(18.7%),人文學科(14.2%),信息與通信技術(10.3%),自然科學、數學與統計學(9.6%),工程、制造與建筑學(7.1%),教育學(6.2%)等。從計劃出國和已出國留學的數據對比來看,留學人員實際所學專業在排名上沒有變化,除了健康與社會福利專業,其他專業占比都有一定幅度的增加,這與部分學生在完成某個階段學習后選擇在本專業或跨專業領域繼續深造有一定聯系。此外,選擇與人工智能相關的計算機、數學、物理等專業的留學人員占比持續上升。
根據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數據庫,從2019年到2024年,申請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各專業領域占比呈現動態變化,映射出科技革命與產業升級的深層影響,其中占比最大的依次是理學、管理學、經濟學、工學。
在留學層次方面,根據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數據庫,2019年-2024年,申請學歷學位認證的留學人員中,60%-62.2%申請認證碩士學位,30.2%-34.7%申請認證本科學位,4.9%-8.5%申請認證博士學位。從留學美國的中國學生就讀的學歷層次來看,2023-2024學年,在美國就讀本科學位的中國學生持續減少,處于OPT階段的中國學生有所增加,就讀于非學歷教育的學生大幅減少31.2%。
留學回國普遍化
根據調研,98.5%的計劃出國留學人員計劃學成后回國,只有1.5%明確表示不打算回國。在計劃回國的群體中,66.7%的人表示擁有清晰的職業規劃或計劃回國繼承家業、創業,而31.8%的人認為回國后的發展路徑不清晰。
據教育部年度出國留學人員情況統計,2015年-2019年,留學回國人員數量保持10%左右的增速,超過了國內高校畢業生增長速度,就業市場中留學回國人員數量快速增長,留學回國人員在當年新進入就業市場的人員中占比不斷提高。
據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對留學回國人員的調研,有工作的留學回國人員占比從2022年的85.9%下降至2024年的68.8%。從留學回國人員首份工作搜尋時長來看,雖然約九成的留學回國人員在半年內找到工作,但尋找工作的時間變長,3個月內找到工作的人員占比從2022年的73.8%下降到2024年的68.1%。
從用人單位對留學人員的態度來看,國內一、二線城市用人單位對留學人員的期待更聚焦于專業匹配度、專業知識與技能、跨文化交流能力等方面。
根據對用人單位的調研,針對應屆碩士留學畢業生的稅前月薪預算主要集中在1萬元至1.5萬元區間,占比38.2%,其次是0.8萬元至1萬元區間(28%),1.5萬元至2萬元區間占15.5%,2萬元至2.5萬元區間占7.3%,而2.5萬元至3萬元和3萬元以上的預算分別為3.8%和0.9%。
調研結果還顯示,更多的公司傾向于雇傭國內院校畢業生,占比為53.1%,無偏好的公司占27.1%,而偏好雇傭海外留學人員的公司比例僅為19.8%。
從留學回國人員的就業反饋來看,調研顯示,59.7%的留學人員認為國內雇主對海外留學背景的認可度與國內畢業生持平或更高,其中有45.3%認為認可度高于國內大學生,14.5%認為二者無差別;18.9%認為國內雇主更傾向于招聘國內重點大學的學生。
從薪酬情況來看,69.9%的留學回國人員認為海外留學經歷對其薪資沒有不利影響或更有優勢。(供稿丨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全球化智庫[CCG]。鄭金連女士對本文亦有貢獻)
來源:《神州學人》(2025年第9期)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