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以現代學徒制賦能“蘇州制造”

發布時間:2022-08-30 作者:方健華 郭月蘭 來源:中國教育報

制造業是蘇州發展的核心驅動。2020年,蘇州以3.48萬億的工業產值名列全國城市前列,其中,全市3759家規模以上裝備制造類企業首次突破萬億大關,實現工業產值1.0205萬億元,占工業產值比重的29.3%。2021年,蘇州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全力打響“蘇州制造”品牌的若干措施》,旨在打造全國高端制造基地。由此,深入分析智能裝備制造業對高技能人才的質量需求,結合當前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質量供給,在此基礎上探尋智能裝備制造業人才培養的路徑選擇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

智能裝備制造業對高技能人才提出新需求

智能裝備制造業的產業鏈主要包括一般基礎元部件制造、關鍵基礎元部件制造、數控系統及工業軟件研制、工業網絡及智能管理服務、智能裝備及系統應用等生產企業。產業鏈上不同環節的企業及企業內不同崗位,對高技能人才的崗位綜合能力提出了不同的需求。調研發現,蘇州智能裝備制造業對高技能人才的質量需求呈現出四個方面的顯著特征。

一是人才結構從傳統的金字塔型轉向橄欖型。

人工智能技術的推進對企業的崗位調整產生了直接影響。調研數據顯示,專科學歷正在成為智能裝備制造業高技能人才的主力軍,這與最新發布的《蘇州市2021年度重點產業緊缺專業人才需求目錄》的研究發現是一致的。高端裝備制造業中,大專以下學歷人員占比較2015年下降約15%,而專科學歷和本科學歷則同比上升。人才結構正在從傳統的金字塔型轉向橄欖型,微笑曲線底端的用人規模在快速縮減,而價值鏈兩端的用人比例開始明顯上升。

二是就業結構變化對高技能人才職業活動提出新要求。

制造業的智能化使企業的職業結構產生變化。企業出現向“智能制造+服務”轉型,朝融合化方向發展,更加注重柔性化制造的傾向。就業結構的變化對高技能人才的崗位任務提出新要求,即他們在從事產品生產或服務提供時,同時需要開展產品或服務的應用設計、性能分析、工藝開發、質量管理等職業活動。

三是產業轉型升級對高技能人才培養數量需求旺盛。

一般來說,智能裝備制造行業人均產值約為100萬元,就業人員中10%~15%為管理人員,85%以上為設計、生產工藝、銷售及售后服務的技術技能人員。蘇州2020年裝備制造業規上產值達10205億元,據此推測就業人員約為102萬人,其中,技術技能人才約86萬人,每年至少新增8萬人的人才需求。調研發現,智能化時代,機器人是智能制造的核心裝備,機器人的操作、安裝、調試、維護需要大量的人員。因此,智能裝備制造的實現需要大批能夠運用物聯網技術、機器人技術,依據大數據進行生產和管理的高技能人才。

四是智能裝備制造業對高技能人才崗位能力提出新要求。

幾乎所有調研企業都認為,一線高技能人才具有專科或本科學歷即可滿足企業智能化發展要求,但他們對人才的職業素養、知識結構和能力要求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一是在職業素養方面,企業更加看重安全意識和質量意識,此外,85%的企業也強調創新意識的培育。二是在知識結構和能力要求上,智能裝備制造企業更加強調技能人才的復合能力,這是所有調研企業的共識,即企業要求一線高技能人才要具備寬泛的專業知識基礎、精湛的技術技能、快速學習和獲取新知識的方法與能力,以及與人協調合作、處理復雜工作任務的社會能力。

職校人才培養與產業鏈人才需求不平衡

職業教育是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也是在產業轉型升級背景下,為企業發展增值賦能的重要推動力量。調研發現,蘇州職業院校智能制造相關專業群的人才培養質量供給與智能裝備制造產業鏈上的人才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現象。

一是相關專業培養規模無法滿足產業用人需求。

蘇州智能制造類人才的培養涉及8所應用本科院校、17所高職院校和38所中職學校。據統計,蘇州應用本科院校開設相關專業8個,在校生規模達3934人;高職開設相關專業達21個,在校生規模達28651人;中職相關專業有8個,在校生11570人。總計約4.5萬人,每年大約可以為產業有效輸送1.5萬名畢業生。這些畢業生即使全部留在蘇州工作,也僅能滿足產業20%左右的需求。

二是畢業生技能水平與崗位需求仍有較大差距。

蘇州市人社局一項調研發現,企業認為人才不足的原因中排名前三的依次為符合崗位要求的人少、本地專業對口的人少和新增業務導致人才緊缺。這從側面說明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不高、本地技能人才供應不足、人才供應規模偏小已經成為企業面臨的最現實問題。調研中,企業特別對職業院校的課程設置提出了建議,多數企業都提出將企業工作內容融入課堂、增加企業綜合實踐學時、針對企業崗位設置課程、將“四新”內容及時進課堂等建議。

三是畢業生工作不穩定、人員流失現象嚴重。

目前,大多數制造類企業轉型升級還很遲緩,與學生期望值偏差較大,本地越來越多的學生不愿意就讀制造類專業。外地畢業生來蘇工作,受到生活成本高的壓力,往往工作一兩年后離職回家,或跳槽轉向外賣騎手、滴滴租車等靈活用工行業。

以現代學徒制化解蘇州產業人才供需矛盾

破解蘇州智能裝備制造業高技能人才供需矛盾的關鍵在于基于現代學徒制開展人才培養。面向未來,蘇州智能裝備制造業的人才培養戰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一是找準目標定位,落實現代學徒制質量管理責任制。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工作需要教育行政部門、各職業院校和不同企業成立專門的質量管理工作組織與機構,建立質量管理責任制。建議成立蘇州市現代學徒制技能人才培養領導工作小組,制定現代學徒制技能人才培養“十四五”發展專項規劃,建立現代學徒制質量管理委員會,健全蘇州市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在市級質量標準規范性要求基礎上,各校、各企業制定校企層面實施性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質量標準。

二是深化產教融合,健全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運行機制。

要推動現代學徒制高質量運行,需要充分調動產教融合、校企協同育人的積極性,推動行業、院校、企業等各主體形成協調、有效的質量行動,保障學徒基于工作現場開展學習。要建立產業結構與專業結構動態調整的監控機制,加快形成智能裝備類產業與職業院校制造類專業群融合發展的新格局;要充分發揮蘇州市校企合作服務平臺優勢,形成開放共享、便捷高效的技能人才數據平臺;要圍繞蘇州“十四五”工業發展規劃中的11個先進制造業集群,聯合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籌建對應的專業群建設指導委員會,強化校企共商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實施性質量指導標準、共建基于崗位工作任務的課程體系、共創基于工作本位學習的教學模式、共同推進基于現代學徒制的制造類高技能人才培養。

三是開展多維評價,形成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質量閉環。

首先,要引導在蘇職業院校、制造類合作企業、一線教師、企業師傅、學徒等內部評價主體,建立分層分級的現代學徒制內部質量評價與反饋改進機制。其次,通過現代學徒制質量管理委員會,吸納行業企業代表、行業指導委員會、第三方獨立評價機構等外部評價主體,主動參與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質量評價,不斷提升學徒制技能供給與勞動力市場技能需求間的匹配度。再其次,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宣傳作用,開展“蘇州時代工匠”尋訪活動,開設“技能蘇州”“蘇州智造”等欄目,深入報道蘇州先進制造業“德技雙馨”的典型案例,形成工匠熱、掀起技能潮,塑造技能成才、人人出彩的新蘇州文化。

(作者方健華系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教育與終身教育研究所所長,郭月蘭系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教育與終身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中國教育報》2022年08月30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精品人妻久久久久久888| 国产精品国语对白露脸在线播放|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在线|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子伦|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线看| 国产女人水真多18毛片18精品| 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观看| 55夜色66夜色国产精品|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麻豆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蜜芽| 国产午夜无码精品免费看动漫| 国产精品爆乳奶水无码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直接| 国产精品伦一区二区三级视频| 亚洲精品456播放| 国产精品无码免费播放 |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 2021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久久777国产线看观看精品|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丫丫| 国产私拍福利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大牛影视|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子伦| 国产精品禁18久久久夂久|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影视麻豆 | 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粉嫩美女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 99RE6热在线精品视频观看| 精品亚洲国产成AV人片传媒|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综合|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ww16| 中文字幕精品在线| 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