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專業是立德樹人和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直接決定了高層次人才的供給結構,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基礎性、全局性和持續性影響。
知識導向與需求導向是學科專業建設的基本遵循。學科專業更新迭代是科學知識自然演化和市場需求自發調節的共同作用結果。學科融合分化是知識增長的重要體現,專業增加是職業豐富的直接成果。學科專業在知識和市場雙重邏輯的作用下不斷演化,從少變多、從寬變窄。
知識演化是學科專業建設的內在動力。學科專業的增減擴并受制于知識演進和分化,新興的知識體系不系統成熟,則學科專業建設缺乏合理性基礎。反之,若知識演化形成相對獨立成熟的知識體系,擁有專門的研究對象和獨特的研究范式,則可謂之為“學”,且容易在國家相關學科專業目錄中覓得“一席之地”,完成知識體系的“制度化”。
社會需求是學科專業建設的外在遵循。學科專業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對應著專門職業。特別是我國的專業學位,按行業產業職業設置,并強調與職業資格銜接。行業產業更迭、專門職業興衰對學科專業建設會產生重要影響。行業企業職業需求旺盛的學科專業往往會匯聚更多的資源,獲得更多的投入,從而加快學科建設。
高精尖缺學科專業布局還須遵循國家導向。知識導向與需求導向是學科專業建設的基本遵循,但對于高精尖缺關鍵領域,知識體系的自然成熟和市場需求的自發調節難以滿足國家急需。一方面,很多高精尖缺領域往往以問題為中心,跨越多個學科領域,尚未形成系統成熟的知識體系,所產出的創新成果有時可能面臨不同學術共同體的爭論與質疑。故以知識邏輯來推進關鍵領域的學科專業建設,具有滯后性,難以及時回應國家急需。另一方面,很多高精尖缺領域雖具有較強的職業能力要求,但并不具有旺盛的行業企業需求,通常小而冷、緊而缺,愿意進入的企業少,愿意報考的考生少,能獲得的資源少。故以社會需求邏輯來推進關鍵領域的學科專業建設,也難以回應國家期待。因此,以國家導向推進高精尖缺領域的學科專業布局,具有前瞻性。今天的學科專業布局質量決定了明天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和科技競爭實力。
強化國家導向,關鍵在“因勢利導”。《關于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指出:“按照單位自主調、市場調節調、國家引導調的思路,不斷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國家導向的體現、高精尖缺領域學科專業的布局,關鍵在“國家引導調”要有切實著力點,按需引導、因勢利導。
首先,在當前國家急需、特別是被國外“卡脖子”的領域,建立國家急需學科專業引導發展清單,切實引導學位授予單位,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應國家之所需。急需學科專業引導發展清單應定期編制、動態調整,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經濟主戰場、國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主動對接階段性重大需求,引導學位授予單位結合自身條件基礎,創新學科專業組織形式,加快培養國家急需人才。國家應以重大現實問題的解決實效作為高校建設急需學科專業成效的評價標準,在招生規模制定、推免指標分配、經費投入等方面實施后獎補政策。
其次,對于關涉國家安全和重大利益、產業轉型升級和科技創新的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在知識體系滿足基本要求、培養條件達到基本標準、社會具有顯著需求的情況下,經充分論證后,可在學科專業目錄修訂中增設為一級學科或專業學位類別。若知識體系、培養條件暫未達相應要求,或社會需求尚未顯現,則可由國家遴選若干有較好學科基礎、較高育人質量和科研水平的學位授予單位,以委托試點方式在一定時間內開展建設工作。建設成效顯著、就業需求旺盛,特別是在試點期間解決國家重大問題的學科,可聯合其他學位授予單位或學術團體,申請進入學科專業目錄;建設成效不佳、培養質量低下、社會需求萎縮的試點學科將停止招生,直至在學生畢業后撤銷學科建制。
(作者單位系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
《中國教育報》2022年09月14日第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